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的内涵 | 第10-13页 |
(一) 物权形式主义下的无权处分合同 | 第10页 |
(二) 债权意思主义下的无权处分合同 | 第10-11页 |
(三) 债权形式主义下的无权处分合同 | 第11-12页 |
(四) 我国立法对无权处分理论之选择 | 第12-13页 |
二、我国学者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认定的不同观点 | 第13-18页 |
(一) 无权处分合同无效说 | 第13-16页 |
(二)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说 | 第16页 |
(三) 无权处分合同有效说 | 第16-18页 |
三、无权处分合同有效说的合理性基础 | 第18-23页 |
(一) 《合同法》第51条和《司法解释》第3条 | 第18-19页 |
1. 《合同法》第51条和《司法解释》第3条的关系 | 第18-19页 |
2. 重新审视《合同法》第51条 | 第19页 |
(二) 另类依据:由债权的基本属性所决定 | 第19-21页 |
(三) 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的现实意义 | 第21-23页 |
四、有效说下对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完善 | 第23-25页 |
(一) 债权形式主义下有效说理论的不足 | 第23页 |
(二) 对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完善 | 第23-25页 |
结论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