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吕氏春秋》成书背景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成书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秦发展的历史经验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思想融合的大趋势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吕氏春秋》人才概念解析 | 第21-30页 |
第一节 人才范围界定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人才特征探讨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人才思想取舍 | 第25-28页 |
第四节 人才概念架构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吕氏春秋》人才思想内容 | 第30-43页 |
第一节 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成才之道 | 第30-35页 |
第二节 人才的认定与识别——识才之道 | 第35-38页 |
第三节 人才的招致与对待——待才之道 | 第38-40页 |
第四节 人才的使用及君臣关系——用才之道 | 第40-43页 |
第五章 《吕氏春秋》与《荀子》、《韩非子》人才思想之比较 | 第43-58页 |
第一节 与《荀子》人才思想之比较 | 第44-50页 |
第二节 与《韩非子》人才思想之比较 | 第50-55页 |
第三节 比较之余论 | 第55-58页 |
第六章 《吕氏春秋》人才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58-64页 |
第一节 在秦代的际遇 | 第58-60页 |
第二节 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对于后世的影响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