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

大型溞密度与龄期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栅藻的诱导型防御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牧食者释放的信息化学物质对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第12页
        1.2.2 浮游动物因素对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第12-13页
    1.3 枝角类食物颗粒的选择性第13-14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第14-16页
        1.4.1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3 主要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大型溞不同密度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第16-25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6-18页
        2.2.1 实验生物和培养体系第16-17页
        2.2.2 实验设计第17页
        2.2.3 取样和观察第17-18页
        2.2.4 形态变化指标及生长率分析第18页
        2.2.5 统计分析第1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18-24页
        2.3.1 不同密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第18-19页
        2.3.2 不同密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群体形成的影响第19-24页
    2.4 结论第24-25页
第3章 相同密度下不同龄期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第25-36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3.2.1 实验生物和培养体系第26页
        3.2.2 实验设计第26-27页
        3.2.3 大型溞体长的测定第27页
        3.2.4 取样与观察第27页
        3.2.5 形态变化指标及生长率分析第27-28页
        3.2.6 数据分析第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3.3.1 相同密度下不同龄期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第28-30页
        3.3.2 相同密度下不同龄期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表型变化的影响第30-34页
    3.4 讨论第34-35页
    3.5 结论第35-36页
第4章 不同龄期、相同生物量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第36-45页
    4.1 引言第36-37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7-39页
        4.2.1 实验生物及培养体系第37页
        4.2.2 实验方法第37-38页
        4.2.3 大型溞生物量的测定第38页
        4.2.4 取样与观察第38页
        4.2.5 形态变化指标第38-39页
        4.2.6 数据分析第3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4.3.1 低生物量下不同龄期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第39-40页
        4.3.2 高生物量下不同龄期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第40-43页
    4.4 讨论第43-44页
    4.5 结论第44-45页
第5章 不同龄期、相同摄食强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诱导型防御的影响第45-55页
    5.1 引言第45-46页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6-48页
        5.2.1 实验生物及培养体系第46页
        5.2.2 实验设计第46页
        5.2.3 取样与观察第46页
        5.2.4 大型溞体长的测定第46-47页
        5.2.5 实际牧食量的选择与计算第47-48页
        5.2.6 形态变化指标第48页
        5.2.7 数据分析第48页
    5.3 结果第48-52页
        5.3.1 不同龄期、相同摄食强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第48-49页
        5.3.2 不同龄期、相同摄食强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群体形成的影响第49-52页
    5.4 讨论第52-54页
        5.4.1 不同龄期、相同摄食强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第52-53页
        5.4.2 不同龄期、相同摄食强度的大型溞对斜生栅藻群体形成的影响第53-54页
    5.5 结论第54-55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产地和入侵地乌桕挥发性物质对不同食性昆虫嗅觉及产卵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斑马鱼CD36可与细菌及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结合并受脂肪酸诱导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