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40年代田汉、夏衍戏剧创作的现实精神比较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1.1 对田汉话剧创作与活动的研究 | 第10-13页 |
1.1.2 对夏衍话剧创作与活动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选题缘由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戏剧中的现实书写 | 第18-25页 |
2.1 何为现实精神 | 第18-19页 |
2.2 “社会真实性”与“现实针对性” | 第19-22页 |
2.3 人性与阶级性 | 第22-25页 |
3 田汉、夏衍三四十年代戏剧艺术探源 | 第25-30页 |
3.1 早期经历:奠定戏剧走向 | 第25页 |
3.2 留学经历:独特个性气质的养成 | 第25-27页 |
3.3 政治焦虑与创作转向 | 第27-30页 |
4 左翼思潮下田汉与夏衍戏剧创作的现实追求 | 第30-41页 |
4.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 | 第30-32页 |
4.2 主题题材:革命狂欢与社会批判 | 第32-35页 |
4.3 戏剧人物:阶级化的人与社会性的人 | 第35-38页 |
4.4 戏剧情节:模式化与“失真” | 第38-41页 |
4.4.1 压迫与反抗 | 第38-39页 |
4.4.2 压迫:苦难书写的模式化 | 第39页 |
4.4.3 反抗:光明的尾巴 | 第39-41页 |
5 抗战烽火下田汉与夏衍戏剧创作的现实追求 | 第41-61页 |
5.1 主题题材:战争与现实之间 | 第41-45页 |
5.1.1 社会抗战题材 | 第41-43页 |
5.1.2 革命恋爱题材 | 第43-45页 |
5.2 人物塑造:丰满传神与真实可感 | 第45-52页 |
5.2.1 红色工农与灰色小市民形象 | 第45-48页 |
5.2.2 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 第48-50页 |
5.2.3 时代之感与生命之思 | 第50-52页 |
5.3 戏剧情节:灵活化与“归真” | 第52-61页 |
5.3.1 传奇性与生活化的戏剧情节 | 第53-54页 |
5.3.2 多元化与内向化的戏剧冲突 | 第54-57页 |
5.3.3 自由化与开放化的戏剧结构 | 第57-61页 |
6 三四十年代田汉、夏衍的戏剧风格 | 第61-65页 |
6.1 田汉:诗意的感伤与现实的昂扬 | 第61-63页 |
6.2 夏衍:革命的忧愁与现实的感伤 | 第63-65页 |
7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