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4-24页 |
| 2.1 数学基础知识 | 第14-16页 |
| 2.1.1 Hash函数 | 第14-15页 |
| 2.1.2 计算不可区分与可忽略函数 | 第15页 |
| 2.1.3 相关数学困难问题假设 | 第15-16页 |
| 2.2 密码学基础知识 | 第16-20页 |
| 2.2.1 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协议 | 第16页 |
| 2.2.2 Shamir基于身份的签名算法 | 第16-18页 |
| 2.2.3 对协议的攻击方式 | 第18页 |
| 2.2.4 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基本知识 | 第18-19页 |
| 2.2.5 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属性 | 第19-20页 |
| 2.3 eCK安全性证明模型 | 第20-24页 |
| 第3章 改进的基于上三角矩阵的密钥协商协议 | 第24-34页 |
| 3.1 Alvarez等人的密钥协商协议简介 | 第24-25页 |
| 3.2 对Alvarez等的密钥协商协议的攻击 | 第25-28页 |
| 3.3 改进的Alvarez等人的密钥协商协议 | 第28-30页 |
| 3.4 改进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30-32页 |
| 3.4.1 改进协议的可行性 | 第30-31页 |
| 3.4.2 改进协议的安全性 | 第31-3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改进的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 | 第34-44页 |
| 4.1 两种基于身份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 | 第34-35页 |
| 4.1.1 HW1协议 | 第34-35页 |
| 4.1.2 HW2协议 | 第35页 |
| 4.2 对协议的攻击 | 第35-37页 |
| 4.2.1 Shim等对HW1协议的中间人攻击 | 第36页 |
| 4.2.2 Shim等对HW1协议的伪装攻击 | 第36-37页 |
| 4.2.3 Shim等对HW2协议的伪装攻击 | 第37页 |
| 4.3 改进的基于身份验证的密钥协商协议 | 第37-39页 |
| 4.3.1 抗中间人攻击的协议1 | 第37-38页 |
| 4.3.2 抗伪装攻击的协议1 | 第38页 |
| 4.3.3 改进的HW2协议 | 第38-39页 |
| 4.4 改进的基于身份验证的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39-42页 |
| 4.4.1 抗中间人攻击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39页 |
| 4.4.2 抗伪装攻击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39-4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