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 不同外植体对小麦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1-14页 |
1.2.1 小麦幼胚培养 | 第12页 |
1.2.2 小麦幼穗培养 | 第12-13页 |
1.2.3 小麦花药培养 | 第13页 |
1.2.4 小麦成熟胚培养 | 第13-14页 |
1.3 不同基因型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4页 |
1.4 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对小麦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4-15页 |
1.5 外界因素对小麦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5-17页 |
1.5.1 渗透胁迫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 第16页 |
1.5.2 其他因素对小麦诱导分化的影响 | 第16-17页 |
1.6 小麦胚培养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6.1 远缘杂交育种 | 第17-18页 |
1.6.2 抗性育种 | 第18页 |
1.6.3 转基因育种 | 第18页 |
1.7 选材依据 | 第18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方法 | 第20-24页 |
2.1 材料方法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 | 第20-22页 |
2.2 资料统计 | 第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3.1 种子消毒 | 第22页 |
2.3.2 不同的接胚方式实验方法 | 第22页 |
2.3.3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2页 |
2.3.4 愈伤组织的继代 | 第22-23页 |
2.3.5 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23页 |
2.3.6 再生苗的生根培养及移栽 | 第23页 |
2.3.7 渗透条件下的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3.8 培养条件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24-33页 |
3.1 三种接胚方式对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及再生苗率的影响 | 第24页 |
3.2 不同分化培养基中 2,4-D 浓度对愈伤组织出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不同继代频率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 不同 2,4-D 与 KT 组合对愈伤组织再生苗率的影响 | 第26页 |
3.5 不同生根培养基对再生苗生根及成活的影响 | 第26-27页 |
3.6 渗透胁迫条件下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7-30页 |
3.6.1 PEG6000 渗透胁迫下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7-28页 |
3.6.2 NaCl 渗透胁迫下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8-29页 |
3.6.3 PEG6000 和 NaCl 双重渗透胁迫下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9-30页 |
3.7 渗透胁迫条件下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0-31页 |
3.7.1 在单因子胁迫条件下两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0-31页 |
3.7.2 在 NaCl 和 PEG6000 双重胁迫的条件下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 | 第31页 |
3.8 双重胁迫条件下幼苗诱导生根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4.1 结论 | 第33页 |
4.2 讨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