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研究论述 | 第8-12页 |
1.3 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2章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提出的背景 | 第14-21页 |
2.1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提出的现实背景 | 第14-16页 |
2.1.1 生态环境恶化 | 第14-15页 |
2.1.2 GDP 崇拜 | 第15页 |
2.1.3 个性的消解 | 第15-16页 |
2.2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提出的理论背景 | 第16-21页 |
2.2.1 古希腊朴素整体论 | 第16-17页 |
2.2.2 中国朴素整体论 | 第17-19页 |
2.2.3 机械集合整体论 | 第19页 |
2.2.4 现代科学中的有机整体论思想 | 第19-21页 |
第3章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主要内容 | 第21-34页 |
3.1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 第22-25页 |
3.1.1 泛经验论——有机整体论的本体论 | 第22-23页 |
3.1.2 不可重复实验性——有机整体论的方法论 | 第23-24页 |
3.1.3 非感性知觉论——有机整体论的认识论 | 第24-25页 |
3.2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有益主张 | 第25-30页 |
3.2.1 生态存在观 | 第25-26页 |
3.2.2 有机自然观 | 第26-27页 |
3.2.3 有序时间论 | 第27-29页 |
3.2.4 双重人性论 | 第29-30页 |
3.3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特点 | 第30-34页 |
3.3.1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 第30-31页 |
3.3.2 多样性特征 | 第31-32页 |
3.3.3 系统范式的特征 | 第32-34页 |
第4章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评析及其现实启示 | 第34-42页 |
4.1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评析 | 第34-37页 |
4.1.1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合理性 | 第34-36页 |
4.1.2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的局限性 | 第36-37页 |
4.2 格里芬有机整体论对我国的现实启示 | 第37-42页 |
4.2.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 第37-38页 |
4.2.2 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第38-39页 |
4.2.3 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