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人工生态水草对城市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1.1 城市河流污染现状第11-12页
        1.1.2 城市河流污染的危害第12-13页
    1.2 水体原位治理技术第13-19页
        1.2.1 河道曝气复氧技术第13-14页
        1.2.2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第14-16页
        1.2.3 人工湿地系统第16-18页
        1.2.4 生态浮床第18-19页
    1.3 人工生态草技术概况第19-23页
        1.3.1 玄武岩纤维生态草第21-22页
        1.3.2 碳素纤维生态草第22-23页
    1.4 微生物净水剂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页
        1.5.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2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27-32页
    2.1 试验用水第27页
    2.2 试验材料第27-29页
    2.3 试验装置第29-30页
    2.4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5 检测方法第31-32页
3 生态草的挂膜试验研究第32-37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试验方法第32-33页
    3.3 挂膜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第33-36页
        3.3.1 对COD的去除效果第33-34页
        3.3.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34-35页
        3.3.3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运行参数对生态草净化水质效果研究第37-45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试验方法第37页
    4.3 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第37-41页
        4.3.1 对COD的去除效果对比第37-38页
        4.3.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对比第38-39页
        4.3.3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对比第39-41页
    4.4 温度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第41-43页
        4.4.1 对COD的去除效果对比第41页
        4.4.2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对比第41-42页
        4.4.3 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对比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5 生态草与净水剂联用的净化效果研究第45-66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试验方法第45-46页
    5.3 净水剂投加条件研究第46-49页
        5.3.1 净水剂投加量对水质净化的影响第46页
        5.3.2 温度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5.3.3 pH值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第47-49页
    5.4 联用的挂膜效果对比第49-55页
        5.4.1 挂膜期对COD的去除效果第49-51页
        5.4.2 挂膜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51-53页
        5.4.3 挂膜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第53-55页
    5.5 联用的净水效果对比第55-62页
        5.5.1 联用对COD去除情况对比第55-57页
        5.5.2 联用对氨氮去除情况对比第57-59页
        5.5.3 联用对总磷去除情况对比第59-62页
    5.6 低温对联用净水效果的影响第62-64页
        5.6.1 COD的去除效果第62-63页
        5.6.2 氨氮的去除效果第63页
        5.6.3 总磷的去除效果第63-64页
    5.7 本章小结第64-66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6-69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建议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泥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提取方法及急性生物毒性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钛改性及涂覆方式对其光催化降解甲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