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1.1 乙醇简介 | 第11页 |
| 1.2 乙醇废水的特点 | 第11-13页 |
| 1.3 国内外乙醇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3.1 物理处理法 | 第13页 |
| 1.3.2 化学处理法 | 第13-14页 |
| 1.3.3 生物处理法 | 第14-16页 |
| 1.4 膜分离技术 | 第16-20页 |
| 1.4.1 膜分离法处理乙醇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1.4.2 膜污染的机制 | 第18-19页 |
| 1.4.3 膜污染的控制 | 第19-20页 |
| 1.5 选题背景和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 2 微滤、超滤膜分离法处理乙醇废水的研究 | 第22-46页 |
| 2.1 概述 | 第22页 |
| 2.2 试验部分 | 第22-27页 |
| 2.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 2.2.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 2.2.3 试验装置流程图 | 第24-25页 |
| 2.2.4 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45页 |
| 2.3.1 操作压力对微滤膜通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2.3.2 操作压力对微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8-30页 |
| 2.3.3 pH对微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 2.3.4 使用次数对微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3.5 不同清洗方式对微滤膜通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2.3.6 不同超滤膜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2.3.7 操作压力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2.3.8 操作压力对超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8页 |
| 2.3.9 pH对超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 2.3.10 使用次数对超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2.3.11 不同清洗方式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 2.3.12 试验批次对微滤、超滤膜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3 超滤膜组件处理乙醇废水的研究 | 第46-59页 |
| 3.1 概述 | 第46页 |
| 3.2 试验部分 | 第46-48页 |
| 3.2.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 3.2.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47页 |
| 3.2.3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 3.2.4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 3.3.1 操作压力对膜通量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 3.3.2 温度对膜通量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 3.3.3 pH对膜通量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 3.3.4 进料浓度对膜通量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 3.3.5 不同清洗方法对膜组件膜通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3.3.6 连续运行对超滤膜组件膜通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4 乙醇废水的水质分析 | 第59-67页 |
| 4.1 概述 | 第59页 |
| 4.2 试验部分 | 第59-60页 |
| 4.2.1 试验仪器 | 第59页 |
| 4.2.2 废水中有机物的分析 | 第59-60页 |
| 4.2.3 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分析 | 第60页 |
| 4.2.4 废水中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 第60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 4.3.1 废水的成分分析 | 第60-63页 |
| 4.3.2 废水中水质指标分析 | 第63-6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