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一、互联网非法集资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的内在逻辑与机理分析 | 第18-27页 |
| (一)信息不对称与互联网非法集资风险的内在逻辑关系 | 第18-22页 |
| (二)互联网非法集资风险防控的法律机理分析 | 第22-27页 |
| 二、互联网非法集资风险防控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9页 |
| (一)优势方披露义务有限,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第27-32页 |
| (二)劣势方信息支持乏力,信用法律制度不完备 | 第32-37页 |
| (三)第三方信息激励失灵,悬赏举报制度不合理 | 第37-39页 |
| 三、防控互联网非法集资风险的域外经验考察 | 第39-48页 |
|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国外经验考察 | 第39-43页 |
| (二)信用法律制度的国外经验考察 | 第43-47页 |
| (三)悬赏举报制度的域外经验考察 | 第47-48页 |
| 四、互联网非法集资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的完善 | 第48-64页 |
| (一) 规范信息披露内容,制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标准 | 第48-54页 |
| (二)完善信息监管体制,建立多层次的信息监管格局 | 第54-56页 |
| (三)修正征信法律制度,建设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 | 第56-61页 |
| (四)激发制度正向功能,构建刚性兑付的悬赏举报制度 | 第61-64页 |
| 结语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