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小粗隆骨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PFNA术后恢复的影响
缩略语表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理论研究 | 第12-18页 |
1. 损伤机制 | 第12页 |
2. 临床表现 | 第12页 |
3. 骨折分型 | 第12-14页 |
4. 治疗 | 第14-15页 |
5. 股骨粗隆解剖 | 第15页 |
6. 股骨距的生物力学 | 第15-16页 |
7. 小粗隆的生物力学 | 第16页 |
8.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 第16-18页 |
临床研究 | 第18-2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3. 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 第18-19页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8页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8页 |
3.3 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指数(Singh指数) | 第18-19页 |
4. 一般资料 | 第19-20页 |
治疗方法 | 第20-24页 |
1. 术前准备 | 第20页 |
2. 手术方法 | 第20-21页 |
2.1 手术器械 | 第20页 |
2.2 PNNA内固定术 | 第20-21页 |
3. 术后处理 | 第21-22页 |
3.1 内治法 | 第21-22页 |
3.2 骨折愈合标准 | 第22页 |
4. 数据采集与记录 | 第22-24页 |
结果 | 第24-26页 |
1. 手术情况 | 第24页 |
2. 术后情况 | 第24-26页 |
2.1 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 第24-25页 |
2.2 术后并发症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31页 |
1. 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1.1 手术时间 | 第26页 |
1.2 术中失血量 | 第26页 |
1.3 术后引流量 | 第26页 |
1.4 透视次数 | 第26页 |
1.5 颈干角度 | 第26页 |
1.6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 第26-27页 |
1.7 术后并发症 | 第27页 |
2. 股骨粗隆部解剖 | 第27-28页 |
3.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 第28-29页 |
4. 股骨距的临床意义 | 第29-30页 |
5. 中医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 第30页 |
6. 体会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