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荧光探针简介及苦味酸的检测 | 第13-38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荧光的简介 | 第13-16页 |
1.2.1 荧光的产生 | 第14-15页 |
1.2.2 荧光的主要参数 | 第15-16页 |
1.2.2.1 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 | 第15页 |
1.2.2.2 发射光谱(Emission spectrum) | 第15页 |
1.2.2.3 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t) | 第15页 |
1.2.2.4 荧光量子产率(Fluorescent quantum yield) | 第15-16页 |
1.2.2.5 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 | 第16页 |
1.3 荧光响应机理的分类 | 第16-31页 |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 第16-21页 |
1.3.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21-24页 |
1.3.3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 第24-26页 |
1.3.4 激基态(激发态-基态)缔合物/复合物( Excimer / Exciplex) .. 141.3.5 聚集诱导发光(AIE) | 第26-31页 |
1.4 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 | 第31-32页 |
1.5 四苯乙烯类荧光探针 | 第32-35页 |
1.6 苦味酸的检测 | 第35-38页 |
1.6.1 荧光探针检测苦味酸 | 第36-38页 |
第二章 萘酰亚胺衍生物合成及对苦味酸的检测 | 第38-46页 |
2.1 引言 | 第38页 |
2.2 N-正己基4[2-(3-苯基硫脲)-乙氨基]-1,8-萘酰亚胺(HTN)的荧光特性及对苦味酸(PA)的检测 | 第38-42页 |
2.2.1 HTN的光谱特性 | 第38-39页 |
2.2.2 HTN对PA的光谱特性 | 第39-40页 |
2.2.3 HTN对目标物的选择性 | 第40-42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2.3.1 分析仪器 | 第42页 |
2.3.2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2.3.3 N-正己基4[2-(3-苯基硫脲)-乙氨基]-1,8-萘酰亚胺(HTN)的合成 | 第42-44页 |
2.3.3.1 N-正己基4溴-1,8-萘酰亚胺 2a的合成 | 第43页 |
2.3.3.2 N-正己基4(2-氨基乙氨基)-1,8-萘酰亚胺 2b的合成 | 第43页 |
2.3.3.3 N-正己基4[2-(3-苯基硫脲)-乙氨基]-1,8-萘酰亚胺(HTN)的合成 | 第43-44页 |
2.3.4 HTN的荧光特性检测及对苦味酸(PA)的检测方法 | 第44-45页 |
2.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 | 第46-51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50页 |
3.2.1 分析仪器 | 第46-47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3.2.2.1 四氢呋喃的干燥 | 第47页 |
3.2.2.2 二氯甲烷、乙腈的干燥 | 第47页 |
3.2.3 四苯乙烯-双(四甘醇8羟基喹啉)的合成 | 第47-50页 |
3.2.3.1 化合物 3a的合成 | 第48页 |
3.2.3.2 化合物 3b的合成 | 第48-49页 |
3.2.3.3 化合物 3c的合成 | 第49页 |
3.2.3.4 化合物 3d的合成 | 第49-50页 |
3.2.3.5 四苯乙烯-双(四甘醇8羟基喹啉)3e的合成 | 第50页 |
3.3 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铟粉促进一锅法烯丙基位烯丙基化反应 | 第51-60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铟粉促进的“一锅法”烯丙位烯丙基化反应的研究 | 第52-55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55-60页 |
4.3.1 试剂与溶剂 | 第55页 |
4.3.2 仪器 | 第55-56页 |
4.3.3 原料制备 | 第56-57页 |
4.3.3.1 溶剂的干燥 | 第56页 |
4.3.3.2 烯丙基酯的制备 | 第56-57页 |
4.3.4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4.3.5 实验数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6页 |
附图(部分) | 第76-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