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承论文--滚动轴承论文

基于异常检测算法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4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4-15页
        1.3.2 章节安排及内容概述第15-17页
第二章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第17-23页
    2.1 研究对象分析第17-20页
        2.1.1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第17-18页
        2.1.2 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第18-19页
        2.1.3 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计算第19-20页
    2.2 包络解调分析原理第20页
    2.3 试验数据来源及分析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基于概率密度估计方法的异常检测算法第23-38页
    3.1 特征提取方法第23-26页
        3.1.1 时域特征提取第23-24页
        3.1.2 小波包分解第24-25页
        3.1.3 AR模型系数和残差第25-26页
    3.2 特征降维方法第26-28页
        3.2.1 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LinearEmbedding,LLE)第26-28页
    3.3 基于HMM模型的异常检测算法理论和算法第28-31页
        3.3.1 HMM基本概念及特点第28-29页
        3.3.2 HMM基本定义第29页
        3.3.3 HMM基本算法第29-31页
    3.4 实验数据来源第31-37页
        3.4.1 特征参数分析第33-35页
        3.4.2 特征矢量化与归一化第35页
        3.4.3 基于HMM模型的异常检测算法性能退化评估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基于边界方法的异常检测算法第38-47页
    4.1 聚类分析第38-39页
        4.1.1 聚类分析的相关概念第38页
        4.1.2 相似性测度以及聚类准则第38-39页
    4.2 基于试探的聚类搜索算法第39-40页
        4.2.1 按最近邻规则的简单试探法第39页
        4.2.2 动态聚类法第39-40页
        4.2.3 聚类结果的评价第40页
    4.3 模糊模式识别第40-42页
        4.3.1 模糊关系第40-41页
        4.3.2 隶属度的确定第41页
        4.3.3 模糊聚类分析第41-42页
    4.4 基于边界模型的异常检测算法第42页
    4.5 模型的建立与试验结果第42-46页
        4.5.1 评估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4.5.2 报警阈值设定第43-44页
        4.5.3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44页
        4.5.4 包络谱分析第44-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基于FCM-HMM的滚动轴承的性能退化评估方法第47-58页
    5.1 融合型异常检测模型第47-48页
        5.1.1 FCM-HMM模型第47页
        5.1.2 模型的建立与指标提取步骤第47-48页
    5.2 FCM-HMM评估结果第48-49页
    5.3 IEEEPHM2012试验介绍第49-51页
    5.4 基于异常检测算法的性能退化评估结果及分析第51-54页
        5.4.1 基于异常检测的边界方法第51-52页
        5.4.2 基于异常检测的概率密度估计方法第52-53页
        5.4.3 基于异常检测的融合型方法第53-54页
    5.5 风力涡轮发电机(WTG)组高速轴承试验第54-57页
        5.5.1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5-57页
    5.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基于模型重构的异常检测算法第58-68页
    6.1 神经网络基础分类第58-64页
        6.1.1 BP神经网络第58-63页
        6.1.2 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第63-64页
    6.2 基于AANN-FCM模型重构算法的实现步骤第64-65页
    6.3 基于AANN-FCM模型重构算法的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5-67页
        6.3.1 特征提取第65-66页
        6.3.2 实验及实验分析第66-67页
    6.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结论第68-70页
    7.1 结论第68-69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69页
    7.3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进型和常规型径向流磁流变阀结构分析及性能对比研究
下一篇:剖分式滚滑轴承的热—结构耦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