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方案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文心雕龙》作家理论内涵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才、性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学、习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气 | 第24-26页 |
第四节 文、德、用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文心雕龙》作家理论渊源 | 第30-64页 |
第一节 才性论 | 第30-48页 |
一、先秦对“人性”的讨论 | 第30-33页 |
二、王充的才性之论 | 第33-39页 |
三、汉末的人物清议和人伦鉴识风气 | 第39-40页 |
四、魏晋时期的才性之论 | 第40-48页 |
第二节 才德论 | 第48-58页 |
第三节 养气论 | 第58-64页 |
一、孟子“养浩然之气”说 | 第58-59页 |
二、《淮南子》的养精守气论 | 第59-61页 |
三、王充的气寿天命说 | 第61-64页 |
附论 刘勰“论文”起因探究 | 第64-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