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10页
        一、研究背景第7-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框架第10-13页
        一、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主要研究内容第11页
        三、研究方法第11-12页
        四、本文创新点与不足第12-13页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18页
        一、外国融资融券现状研究第13-15页
        二、中国融资融券现状研究第15-16页
        三、中外融资融券对比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18-24页
    第一节 融资融券的概念第18-19页
    第二节 融资融券三种主要模式第19-20页
        一、美国----分散式授信模式第19-20页
        二、日本----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第20页
        三、台湾----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第20页
    第三节 融资融券的特性及功能第20-22页
        一、融资融券的特性第20-21页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第21-2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融资融券的影响效应研究第24-32页
    第一节 波动性与流动性概念第24-26页
        一、波动性第24-25页
        二、流动性第25-26页
    第二节 影响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因素第26-28页
        一、影响波动性的因素第26-27页
        二、影响流动性的因素第27-28页
    第三节 融资融券对波动性和流动性的作用机制第28-30页
        一、融资融券对波动性的作用机制第28-29页
        二、融资融券对流动性的作用机制第29-3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融资融券业务实证研究第32-55页
    第一节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第32页
    第二节 指标选取第32-35页
        一、波动性指标定义第32-33页
        二、流动性指标定义第33-35页
        三、融资融券交易指数第35页
    第三节 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第35-37页
    第四节 融资融券第一次扩容实证分析第37-43页
        一、平稳性检验第37-38页
        二、VAR模型的建立第38-41页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1-43页
    第五节 转融通业务为节点的实证分析第43-48页
        一、平稳性检验第43页
        二、VAR模型的建立第43-47页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7-48页
    第六节 由“T+0”改为“T+1”阶段的实证分析第48-53页
        一、平稳性检验第48页
        二、VAR模型建立第48-52页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52-53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5-58页
    第一节 结论第55-56页
    第二节 政策与建议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投资者认知度与股票收益--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分析
下一篇:B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