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概述 | 第12-14页 |
1.1.1 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兴起 | 第12页 |
1.1.2 可见光通信网络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组织结构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室内多色可见光通信网络干扰协调 | 第18-44页 |
2.1 系统模型 | 第18-23页 |
2.1.1 信号模型 | 第19-21页 |
2.1.2 系统设计准则 | 第21-23页 |
2.1.3 多色VLC微小区网络的干扰协调 | 第23页 |
2.2 静态干扰协调 | 第23-26页 |
2.2.1 多色VLC微小区网络的软频率复用 | 第23-24页 |
2.2.2 SINR估计 | 第24-25页 |
2.2.3 基于SFR的静态资源调度 | 第25-26页 |
2.3 动态干扰协调 | 第26-34页 |
2.3.1 动态资源调度器 | 第26-27页 |
2.3.2 分布式阶段 | 第27-29页 |
2.3.3 集总式阶段 | 第29-31页 |
2.3.4 色谱贪婪分配算法 | 第31-34页 |
2.4 数值仿真结果 | 第34-44页 |
2.4.1 系统设置 | 第34-35页 |
2.4.2 SINR估计 | 第35-36页 |
2.4.3 静态资源调度器的性能 | 第36-37页 |
2.4.4 动态资源调度器的性能 | 第37-44页 |
第3章 可见光MIMO信道降维及可达速率损失分析 | 第44-64页 |
3.1 可见光MIMO通信及可达速率分析 | 第44-46页 |
3.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MIMO信道降维 | 第46-48页 |
3.3 可达速率问题的收紧转换和用户主空间问题 | 第48-50页 |
3.3.1 问题收紧转换 | 第48-49页 |
3.3.2 用户主空间问题 | 第49-50页 |
3.4 速率损失估计 | 第50-56页 |
3.4.1 PCA降维引起的速率损失估计 | 第50-52页 |
3.4.2 问题收紧转换引起的速率损失 | 第52页 |
3.4.3 奇异值偏差引起的速率损失 | 第52-54页 |
3.4.4 功率偏差引起的速率损失 | 第54-56页 |
3.5 数值仿真结果 | 第56-64页 |
3.5.1 系统设置 | 第56-58页 |
3.5.2 PCA降维分析 | 第58-59页 |
3.5.3 速率比较 | 第59-60页 |
3.5.4 上界验证 | 第60-61页 |
3.5.5 速率损失比较 | 第61-62页 |
3.5.6 实际传输速率调整 | 第62-64页 |
第4章 混合VLC/RF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分布式资源分配 | 第64-84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64-66页 |
4.1.1 网络拓扑结构 | 第65-66页 |
4.2 网络流量模型 | 第66-68页 |
4.3 资源分配问题 | 第68-69页 |
4.4 分布式信道分配和速率控制 | 第69-77页 |
4.4.1 分布式信道分配 | 第69-71页 |
4.4.2 分布式速率控制 | 第71-74页 |
4.4.3 速率调整 | 第74-77页 |
4.4.4 收敛性及复杂度分析 | 第77页 |
4.5 数值仿真结果 | 第77-84页 |
4.5.1 系统配置 | 第77-78页 |
4.5.2 网络吞吐量分析 | 第78-79页 |
4.5.3 问题求解比例分析 | 第79-80页 |
4.5.4 收敛速度分析 | 第80-81页 |
4.5.5 VLC链路中断概率和速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4.5.6 RF链路通信范围的影响 | 第82-8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