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 第8-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及本文的生长点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河岳英灵集》诞生的背景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社会政治背景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诗学背景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选学背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河岳英灵集》风骨论 | 第21-31页 |
第一节 不得志时的愤怨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建功立业的抱负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兼济天下的使命 | 第25-28页 |
第四节 殷璠风骨论带来的反思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河岳英灵集》兴象说 | 第31-40页 |
第一节 物象与情思的完美融合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超然脱俗的审美境界 | 第33-35页 |
第三节 韵味无穷的审美意蕴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兴象说对后世诗学的影响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河岳英灵集》诗体观 | 第40-49页 |
第一节 古体成为首选诗型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古体近体兼容并蓄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推崇雅体 | 第44-49页 |
结语 殷璠诗论的启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