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大气探测(气象观测)论文--复合气象仪器、自动化装备论文

WRF模式与自动站资料同化相结合的辽宁地区高分辨气候场建立试验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5页
    1.1 资料同化研究进展第8-10页
    1.2 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第10-11页
    1.3 高分辨资料的建立第11-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第13-15页
第二章 资料和质量控制第15-27页
    2.1 引言第15-16页
    2.2 自动站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均一性检验第16-25页
        2.2.1 格式逻辑检查第16页
        2.2.2 气候极值范围检查第16-17页
        2.2.3 时间一致性检查第17-18页
        2.2.4 空间一致性检查第18-19页
        2.2.5 对比差值第19-21页
        2.2.6 标准差第21-22页
        2.2.7 粗差率第22页
        2.2.8 一致率第22-23页
        2.2.9 显著性检验第23-24页
        2.2.10 自动站质量控制小结第24-25页
    2.3 稀疏场资料第25页
    2.4 CFSR资料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试验方案设计及评估方法第27-34页
    3.1 WRF模式简介第27-29页
    3.2 WRF观测同化第29-30页
    3.3 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和试验设计第30-32页
    3.4 统计评估指标第32-34页
第四章 辽宁地区高分辨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第34-49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1月温度场模拟试验第34-41页
        4.2.1 不同试验对1月平均气温场模拟能力对比第34-37页
        4.2.2 日平均温度模拟评估第37-39页
        4.2.3 逐时温度模拟评估第39-41页
    4.3 7月温度场模拟试验第41-47页
        4.3.1 不同试验对7月平均气温场模拟能力对比第41-44页
        4.3.2 日平均温度模拟评估第44-45页
        4.3.3 逐时温度模拟评估第45-47页
    4.4 1月与7月模拟结果对比第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辽宁地区高分辨率风场模拟结果分析第49-57页
    5.1 1月风场模拟试验第49-52页
    5.2 7月风场模拟试验第52-55页
    5.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7-60页
    6.1 本文结论第57-58页
    6.2 问题讨论及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研究生期间论文投稿和录用情况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春季气温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
下一篇:雷电三维电场数据采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