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区地表灰尘痕量元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概述 | 第10页 |
| 1.2 城市地表灰尘 | 第10-13页 |
| 1.2.1 地表灰尘的概念 | 第10-11页 |
| 1.2.2 地表灰尘中痕量元素 | 第11-13页 |
| 1.3 城市地表灰尘痕量元素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1.3.1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含量水平 | 第13页 |
| 1.3.2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污染评价 | 第13-14页 |
| 1.3.3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 第14-15页 |
| 1.3.4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来源解析 | 第15页 |
| 1.3.5 痕量元素生物可利用率 | 第15-16页 |
| 1.3.6 痕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价 | 第16-17页 |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8-27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8页 |
| 2.1.2 社会环境概况 | 第18页 |
| 2.1.3 环境质量概况 | 第18-19页 |
|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9-21页 |
| 2.2.1 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 2.2.2 样品处理 | 第20-21页 |
| 2.3 样品化学分析 | 第21-22页 |
| 2.3.1 痕量元素含量测定 | 第21页 |
| 2.3.2 生物可利用率测定 | 第21-22页 |
| 2.3.3 实验质量控制 | 第22页 |
| 2.4 数据处理 | 第22-27页 |
| 2.4.1 痕量元素污染评价模型 | 第22-24页 |
| 2.4.2 痕量元素空间插值原理 | 第24页 |
| 2.4.3 痕量元素来源解析方法 | 第24-25页 |
| 2.4.4 痕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 第25-27页 |
| 3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污染现状 | 第27-34页 |
| 3.1 痕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 | 第27-30页 |
| 3.1.1 成都市区地表灰尘痕量元素含量 | 第27-29页 |
| 3.1.2 不同功能区地表灰尘痕量元素含量 | 第29-30页 |
| 3.2 痕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 | 第30-34页 |
| 3.2.1 基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 | 第30-31页 |
| 3.2.2 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 | 第31-34页 |
| 4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 第34-39页 |
| 4.1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 4.2 来源解析 | 第35-39页 |
| 4.2.1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 4.2.2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 第36-39页 |
| 5 地表灰尘痕量元素生物可利用率及健康风险评价 | 第39-43页 |
| 5.1 痕量元素生物可利用率 | 第39-40页 |
| 5.2 痕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 第40-43页 |
| 5.2.1 非致癌风险评估 | 第41-42页 |
| 5.2.2 致癌风险评估 | 第42-4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 6.1 绪论 | 第43-44页 |
| 6.2 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