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2.1 草原毛虫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2.1.1 草原毛虫的种类及危害 | 第11-12页 |
2.1.2 草原毛虫生态学特性 | 第12-13页 |
2.2 动物对高海拔适应研究概况 | 第13-20页 |
2.2.1 线粒体基因组与动物高海拔适应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2.2.2 昆虫高海拔适应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3.1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0页 |
3.2 供试虫源 | 第20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3.3.1 草原毛虫过冷却点及冰点的测定 | 第20-21页 |
3.3.2 草原毛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 第21-22页 |
3.3.3 草原毛虫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2-23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44页 |
4.1 两种草原毛虫的过冷却点及冰点 | 第25-26页 |
4.2 两种草原毛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 第26-39页 |
4.2.1 基因组DNA提取及线粒体基因组PCR扩增结果 | 第26-27页 |
4.2.2 线粒体基囚组大小、排序及碱基组成 | 第27-28页 |
4.2.3 线粒体基因组基因重叠及间隔区 | 第28-32页 |
4.2.4 线粒体基因组的A+T富集区 | 第32页 |
4.2.5 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 | 第32-34页 |
4.2.6 线粒体基因组的tRNA | 第34-39页 |
4.2.7 线粒体基因组的rRNA | 第39页 |
4.3 两种草原毛虫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9-44页 |
4.3.1 幼虫期 | 第39-42页 |
4.3.2 蛹期 | 第42页 |
4.3.3 成虫期 | 第42-43页 |
4.3.4 卵期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4-50页 |
5.1 讨论 | 第44-48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5.3 今后工作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