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肩部形态的女衬衣肩线结构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9-12页 |
| 1.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1.3 课题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1.3.1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2 女衬衣造型分类 | 第15-18页 |
| 2.1 女衬衣造型分类的标准 | 第15-17页 |
| 2.1.1 基于女衬衣合体程度的分类 | 第15-16页 |
| 2.1.2 基于女衬衣廓形的分类 | 第16页 |
| 2.1.3 本课题女衬衣造型分类的方法 | 第16-17页 |
| 2.2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女衬衣板型数据库的建立 | 第18-24页 |
| 3.1 板型的收集 | 第18-19页 |
| 3.1.1 收集的对象 | 第18-19页 |
| 3.1.2 收集的目的 | 第19页 |
| 3.2 板型的整理与校正 | 第19-21页 |
| 3.2.1 板型的整理与分类 | 第19-20页 |
| 3.2.2 CAD制板与校正 | 第20-21页 |
| 3.3 制板数据的采集 | 第21-24页 |
| 3.3.1 采集的方法 | 第21页 |
| 3.3.2 采集的变量 | 第21-22页 |
| 3.3.3 采集的结果 | 第22-2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4页 |
| 4 人体肩部形态分析与样衣实验 | 第24-37页 |
| 4.1 人体肩部形态分析 | 第24-25页 |
| 4.2 合体造型女衬衣样衣实验 | 第25-31页 |
| 4.2.1 合体造型样衣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 4.2.2 合体造型样衣制板 | 第27-28页 |
| 4.2.3 合体造型样衣虚拟试衣 | 第28-29页 |
| 4.2.4 合体造型样衣实验 | 第29-31页 |
| 4.3 宽松造型女衬衣样衣实验 | 第31-35页 |
| 4.3.1 宽松造型样衣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 4.3.2 宽松造型样衣制板 | 第32-33页 |
| 4.3.3 宽松造型样衣虚拟试衣 | 第33-34页 |
| 4.3.4 宽松造型样衣实验 | 第34-3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5 实验分析与女衬衣肩线设计方法的建立 | 第37-53页 |
| 5.1 合体造型样衣肩线的偏移分析 | 第37-42页 |
| 5.1.1 合体造型偏移值的测量 | 第37页 |
| 5.1.2 合体造型偏移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 5.1.3 合体造型偏移值的回归分析 | 第39-42页 |
| 5.2 宽松造型样衣肩线的偏移分析 | 第42-47页 |
| 5.2.1 宽松造型偏移值的测量 | 第42-43页 |
| 5.2.2 宽松造型偏移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 5.2.3 宽松造型偏移值的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 5.3 女衬衣肩线结构设计方法的建立与检验 | 第47-52页 |
| 5.3.1 合体造型女衬衣肩线设计方法的检验 | 第47-49页 |
| 5.3.2 宽松造型女衬衣肩线设计方法的检验时 | 第49-5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6 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 | 第53-55页 |
| 6.1 设计主题 | 第53页 |
| 6.2 设计内容 | 第53-54页 |
| 6.3 效果图 | 第54-5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7.1 结论 | 第55-56页 |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 | 第6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