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新石器时代遗址内空间分析--以萨比·阿比亚丘第六层和白音长汗二期乙类遗存为例

内容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前言第8-11页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第8页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第8-9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9-11页
第2章 萨比·阿比亚第六层“火烧的村庄”简介第11-22页
    2.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2.2 “火烧的村庄”遗迹遗物简介第13-16页
        2.2.1 主要遗迹第13-14页
        2.2.2 主要出土遗物简介第14-16页
    2.3 “火烧的村庄”遗址形成过程分析第16-19页
    2.4 出土遗物功能和参与活动类型第19-22页
第3章 “火烧的村庄”的活动分析第22-58页
    3.1 遗物在火烧的村庄的空间分布情况第22-43页
        3.1.1 遗物空间分布情况第22-39页
        3.1.2 各个建筑遗物遗迹分布情况概述第39-43页
    3.2 空间活动分析第43-53页
        3.2.1 建筑内活动比例分析第43-51页
        3.2.2 开阔地空间活动分析(表 3.5)第51-53页
    3.3 建筑之间活动的对比第53-55页
    3.4 空间活动分析小结第55-58页
        3.4.1 民族学证据第55-56页
        3.4.2 考古学证据第56-57页
        3.4.3 人口规模估算第57-58页
第4章 白音长汗二期乙类遗存简介第58-62页
    4.1 发掘情况及出土遗迹遗物简介第58-59页
    4.2 房址堆积中出土遗物的分析第59-60页
    4.3 遗迹遗物功能和参与活动类型第60-62页
第5章 白音长汗二期乙类遗存活动空间分析第62-76页
    5.1 遗迹遗物在遗址内分布情况简介第62-69页
        5.1.1 遗物分布情况第62-68页
        5.1.2 遗迹分布情况第68-69页
    5.2 A、B 两区活动比例分析第69-74页
        5.2.1 A、B 两区生计活动比例分析第69-73页
        5.2.2 A、B 两区生产活动比例分析第73页
        5.2.3 A、B 两区社会生活活动比例分析第73-74页
    5.3 空间活动分析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结语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注释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中的沉浮--汉魏六朝诸葛家族研究
下一篇:战争与监禁—抗战时期的湖北监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