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 一、 关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概述 | 第14-19页 |
| (一)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写作背景 | 第14-16页 |
| (二)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内容概述 | 第16-19页 |
| 二、 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工业化进程的论述 | 第19-25页 |
| (一) 探讨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工业化思想的来源 | 第19-20页 |
| 1.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工业化的思想 | 第19页 |
| 2.各国工业发展的现实 | 第19页 |
| 3.俄罗斯人内在的强大工业的情结 | 第19-20页 |
| (二)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论述的俄国工业发展的过程 | 第20-25页 |
| 1.小手工业阶段 | 第20-21页 |
| 2.工场手工业 | 第21-22页 |
| 3.大机器工业阶段 | 第22-23页 |
| 4.工业发展过程中普遍规律 | 第23-25页 |
| 三、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关系 | 第25-29页 |
| (一) 市场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 第25页 |
| (二) 工业的发展促进市场进一步扩展 | 第25-29页 |
| 1.工业的发展为市场的扩大提供强大的保障 | 第25-26页 |
| 2.工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农民与工人之间的分离,真正的形成了市场化发展过程的买卖双方 | 第26-27页 |
| 3.工业中分工的细化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 第27-29页 |
| 四、 列宁的工业化思想及俄国的工业化道路 | 第29-42页 |
| (一) 十月革命后列宁工业化思想的发展 | 第29-30页 |
| (二) 列宁的工业化思想对斯大林工业化思想的影响 | 第30-32页 |
| (三) 对苏联工业化道路的评价 | 第32-34页 |
| (四) 俄国工业化与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关系 | 第34-40页 |
| 1.俄国工业化与英国工业化的比较 | 第34-35页 |
| 2.俄国工业化与法国工业化的比较 | 第35-36页 |
| 3.俄国工业化与德国工业化的比较 | 第36-37页 |
| 4.俄国工业化与美国工业化的比较 | 第37-38页 |
| 5.俄国工业化与日本工业化的比较 | 第38-39页 |
| 6.俄国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比较 | 第39-40页 |
| (五) 简评列宁的工业化思想 | 第40-42页 |
| 1.积极意义 | 第40-41页 |
| 2.消极意义 | 第41-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