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生物条形码模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表第9-14页
引言第14-15页
1 文献综述第15-32页
    1.1 电化学发光第15-20页
        1.1.1 电化学发光的概念第15页
        1.1.2 电化学发光的特点第15-16页
        1.1.3 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第16-20页
            1.1.3.1 以三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无机化合物体系第16-18页
            1.1.3.2 以鲁米诺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有机化合物体系第18-19页
            1.1.3.3 以半导体量子点为代表的半导体纳米材料体系第19-20页
    1.2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第20-28页
        1.2.1 ECLIA 概述第20页
        1.2.2 ECL 免疫传感器概述第20-21页
        1.2.3 纳米材料在 ECL 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1-26页
            1.2.3.1 MB 在ECL 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2-23页
            1.2.3.2 纳米金在 ECL 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3-24页
            1.2.3.3 石墨烯在 ECL 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4-26页
        1.2.4 ECLIA 检测肿瘤标志物第26-28页
    1.3 生物条形码技术第28-32页
        1.3.1 BBA 技术的概念第28页
        1.3.2 BBA 技术的特点第28-29页
        1.3.3 BBA 技术的应用第29-32页
2 基于石墨烯-透明质酸-鲁米诺复合材料的免标记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神经降压素检测应用第32-54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9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33-34页
        2.2.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4-35页
        2.2.3 石墨烯(G)的合成第35-36页
        2.2.4 石墨烯-透明质酸-鲁米诺(G-HY-luminol)复合物的制备第36-37页
        2.2.5 免标记 ECL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37-39页
        2.2.6 ECL 检测第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3页
        2.3.1 基于草帽模型的免标记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和表征第39-42页
            2.3.1.1 SEM 图第39-40页
            2.3.1.2 电化学发光行为第40-41页
            2.3.1.3 电化学阻抗图谱第41-42页
        2.3.2 实验条件优化第42-47页
            2.3.2.1 石墨烯-透明质酸-鲁米诺复合物组成的优化第43-44页
            2.3.2.2 石墨烯-透明质酸-鲁米诺复合物中石墨烯和透明质酸量的优化第44-45页
            2.3.2.3 pH的优化第45-46页
            2.3.2.4 温育温度的优化第46页
            2.3.2.5 温育时间的优化第46-47页
        2.3.3 基于草帽模型构建的免标记 ECL 免疫传感器对NT 的检测第47-50页
        2.3.4 ECL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再生性第50-52页
        2.3.5 在血清和尿液中的检测应用第52-53页
    2.4 结论第53-54页
3 基于生物条形码模式标记导电纳米球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肿瘤标志物第54-73页
    3.1 引言第54-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62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56页
        3.2.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6-57页
        3.2.3 导电纳米球(CNSs)的合成第57-59页
        3.2.4 ABEI/Ab_2-CNSs 探针的制备第59-60页
        3.2.5 ECL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60页
        3.2.6 ECL 检测第60-61页
        3.2.7 ECL 检测第61-62页
        3.2.8 实际样品中 PSA浓度的检测第6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2-72页
        3.3.1 基于生物条形码模式的 ECL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和表征第62-66页
            3.3.1.1 ABEI/Ab_2-CNSs 探针和不导电探针的对比第62-64页
            3.3.1.2 电化学发光行为第64-65页
            3.3.1.3 电化学阻抗图谱第65-66页
        3.3.2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66-69页
            3.3.2.1 pH的优化第66页
            3.3.2.2 H_2O_2浓度的优化第66-68页
            3.3.2.3 温育时间的优化第68页
            3.3.2.4 相邻两个循环伏安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优化第68-69页
        3.3.3 ECL 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第69-70页
        3.3.4 ECL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再生性第70-71页
        3.3.5 ECL 免疫传感器在人类血清和唾液样品中的应用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4 基于免疫磁珠及磁性电极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第73-88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74-75页
        4.2.2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75-76页
        4.2.3 导电纳米球合成第76页
        4.2.4 ABEI/Ab_2-CNSs 探针的制备第76页
        4.2.5 ECL 免疫传感器的构建第76-77页
        4.2.6 ECL 检测第7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7-87页
        4.3.1 基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免疫磁珠和磁性电极的免疫传感器的构建与表征第77-79页
            4.3.1.1 ECL 行为第77-78页
            4.3.1.2 EIS 行为第78-79页
        4.3.2 夹心型ECL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第79-80页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80-84页
            4.3.3.1 pH的优化第80-81页
            4.3.3.2 H_2O_2浓度的优化第81-82页
            4.3.3.3 温育时间的优化第82-83页
            4.3.3.4 相邻两个循环伏安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的优化第83-84页
        4.3.4 ECL 免疫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第84-85页
        4.3.5 ECL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特异性、重现性和再生性第85-87页
    4.4 结论第87-8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5.1 结论第88-89页
    5.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1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m3+,Er3+/Tm3+,Er3+/Nd3+掺杂LiYF4单晶的生长与发光特性研究
下一篇:高电压尖晶石LiNi0.5Mn1.5O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