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多孔锡基合金、四氧化三钴负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储锂性能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论文主要创新和贡献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1.4 锂离子电池现阶段的发展优势 | 第14页 |
1.5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简介 | 第14-16页 |
1.5.1 层状结构LiCoO_2正极材料 | 第15页 |
1.5.2 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 | 第15页 |
1.5.3 聚阴离子橄榄石结构LiFePO_4 | 第15-16页 |
1.6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简介 | 第16-21页 |
1.6.1 金属锂负极材料 | 第16页 |
1.6.2 碳负极材料 | 第16-17页 |
1.6.3 锡基合金负极材料 | 第17-20页 |
1.6.4 硅基合金 | 第20页 |
1.6.5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 | 第20-21页 |
1.7 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1.7.1 单金属沉积 | 第22-23页 |
1.7.2 金属共沉积 | 第23页 |
1.7.3 复合电镀 | 第23页 |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5-29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6-27页 |
2.3 电池组装及性能分析 | 第27-28页 |
2.4 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28-29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 | 第28页 |
2.4.2 扫描电镜测试(SEM) | 第28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多孔铜的化学镀法制备 | 第29-3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化学镀铜的实验原理 | 第29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29-30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锡钴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改性研究 | 第33-43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碳纳米管 | 第33-34页 |
4.3 锡钴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34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4.4.1 XRD图谱 | 第34-35页 |
4.4.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5-37页 |
4.4.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4.5 多孔Sn-Co合金电极的改性研究 | 第38-41页 |
4.5.1 多孔Sn-Co-CNT电极的制备 | 第38-39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锡铜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改性研究 | 第43-52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锡铜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43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5.3.1 XRD图谱 | 第43-44页 |
5.3.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4-46页 |
5.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5.4 多孔锡铜合金电极的改性研究 | 第47-51页 |
5.4.1 多孔Sn-Cu-CNT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7-48页 |
5.4.2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四氧化三钴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制备及改性研究 | 第52-60页 |
6.1 引言 | 第52页 |
6.2 电沉积法制备四氧化三钴的原理 | 第52页 |
6.3 四氧化三钴电极的制备 | 第52-53页 |
6.4 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6.4.1 XRD图谱 | 第53-54页 |
6.4.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4-56页 |
6.4.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