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家庭暴力报道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11-12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第一章 家庭暴力报道分析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报道数量及频率分析 | 第20-22页 |
一、报道数量分析 | 第20-21页 |
二、报道频率分析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报道形式分析 | 第22-25页 |
一、主要报道形式概况 | 第22页 |
二、图频报道特点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报道主题分析 | 第25-27页 |
一、报道主题分类 | 第25-27页 |
第四节 新闻来源分析 | 第27-30页 |
一、主要新闻源类型 | 第27页 |
二、传统媒体报道与新媒体报道异同 | 第27-30页 |
第二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媒体家庭暴力报道存在的问题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固化的家庭妇女群体形象 | 第30-32页 |
一、性别刻板印象 | 第30-31页 |
二、“家庭暴力”报道中的性别刻板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媒体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 第32-36页 |
一、谴责受害妇女 | 第32-34页 |
二、过分细化的伤害情节描写 | 第34-35页 |
三、不合规范的信息使用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受制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媒介建议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备受忽略的男性受害者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家庭暴力”报道局限性的根源分析 | 第39-52页 |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 第39-42页 |
一、“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文化 | 第39-41页 |
二、漠视与纵容的社会风气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新闻伦理失范 | 第42-49页 |
一、“暴力”与“犯罪”的驱动性 | 第42-44页 |
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人文关怀 | 第44-47页 |
三、传媒工作者社会性别认识不足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传媒监测机制失灵 | 第49-52页 |
一、缺乏完整健全的监测体系 | 第49-50页 |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改善家庭暴力报道性别偏差的建议 | 第52-60页 |
第一节 政府优化管理 | 第52-55页 |
一、健全传媒监测机制,完善法律法规 | 第52-54页 |
二、推进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媒体自我完善 | 第55-57页 |
一、传媒行业内部机制改进 | 第55-56页 |
二、传媒从业人员提高业务素养并增强性别平等意识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公众提升个人素养 | 第57-60页 |
一、加强媒介素养 | 第57-58页 |
二、培养性别平等观念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