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案件简介及涉及的法律问题 | 第10-15页 |
一、案件基本情况及其判决 | 第10-12页 |
二、争议焦点及涉及的法律问题 | 第12-15页 |
(一)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时间及方式 | 第13页 |
(二)股东优先购买适用中“同等条件”的确定 | 第13-14页 |
(三)股权转让是否属于恶意串通的行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本案中相关争议问题的法律分析 | 第15-29页 |
一、本案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时间及方式 | 第15-21页 |
(一)股东会决议的性质与效力的认定 | 第15-16页 |
(二)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时间及方式 | 第16-18页 |
(三)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时间及方式对股权转让的影响 | 第18-21页 |
二、本案优先购买权中同等条件的界定 | 第21-25页 |
(一)绝对同等条件和相对同等条件的比较 | 第21-22页 |
(二)同等条件的形成机制 | 第22-24页 |
(三)本案相关情形不符合同等条件的要求 | 第24-25页 |
三、股东恶意串通转让股权的界定 | 第25-29页 |
(一)恶意串通行为的构成 | 第25-26页 |
(二)股东恶意串通转让股权的认定 | 第26-27页 |
(三)股东恶意串通转让股权的效力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案件结论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完善 | 第29-36页 |
一、本案的基本结论及评析 | 第29-33页 |
(一)有限公司人合性下的案件评析 | 第29-31页 |
(二)有限公司资合性下的案件评析 | 第31-32页 |
(三)有限公司人合性兼资合性下的案件评析 | 第32-33页 |
二、股东优先购买权中所涉主要法律问题的完善 | 第33-36页 |
(一)公司章程中优先购买权的提前预设 | 第33-34页 |
(二)“同等条件”规定的完善 | 第34-35页 |
(三)放宽优先购买权下恶意串通的认证标准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个人简历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