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远:中国山水绘画空间的美学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绪论第16-24页
    一、近代以来对中国绘画空间问题的研究第16-20页
    二、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追求——“远”第20-24页
第一章 物理空间之“远”第24-49页
    第一节 空间深度之“远”第24-32页
        一、“仰画飞檐”与追求“常理”第24-28页
        二、“千里”的空间深度第28-30页
        三、“远观”与“近察”第30-32页
    第二节 空间范围之“远”第32-36页
        一、“远”与空间广度第32-33页
        二、山水画中的“俯平视”视角第33-36页
    第三节 空间方位之“远”第36-49页
        一、重视方位的宇宙观第36-38页
        二、非科学的古代地图第38-40页
        三、古代地图与山水画的产生第40-46页
        四、地图中的“俯瞰”与山水画中的“远”第46-49页
第二章 时间过程之“远”第49-74页
    第一节 山水画的空间秩序第49-55页
        一、观者的位置第49-50页
        二、视点的切换第50-51页
        三、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空间秩序第51-53页
        四、李成《晴峦萧寺图》的空间秩序第53-55页
    第二节 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中的空间布局第55-64页
        一、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第55-57页
        二、《画云台山记》文本分析第57-64页
    第三节 “远”的时间性第64-69页
        一、“推”与动态的空间第64-65页
        二、视觉中心和欣赏起点第65-67页
        三、空间的时间化第67-69页
    第四节 山水画空间之“深”第69-74页
        一、古代画论中的“深”第69-70页
        二、“远”与“深”的关系第70-71页
        三、“三远”之“深远”第71-74页
第三章 道之“远”第74-106页
    第一节 山水之“大”第74-87页
        一、《老子》的“大”第75-76页
        二、《庄子》的“大”第76-78页
        三、《周易》的“大”第78-80页
        四、郭熙的“大物”观第80-84页
        五、沈括的“以大观小”第84-87页
    第二节 山水画之“形势气象”第87-99页
        一、山水画之“形”第87-91页
        二、山水画之“势”第91-92页
        三、山水画之“气”第92-94页
        四、山水画之“象”第94-96页
        五、四者的相互关系第96-99页
    第三节 “形势气象”与“远”第99-106页
        一、“形”与“远”第99-100页
        二、“势”与“远”第100-103页
        三、“气”与“远”第103-104页
        四、“象”与“远”第104-106页
第四章 心灵空间之“远”第106-133页
    第一节 空间的有限与无限第106-111页
        一、西方写实绘画与绝对空间观念第106-107页
        二、中国画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第107-110页
        三、不可见的无限空间第110-111页
    第二节 自然与心灵的合一第111-119页
        一、“远”与心灵空间第111-113页
        二、“远”与“胸中丘壑”第113-115页
        三、“远”与“天人合一第115-116页
        四、“远”的中介作用第116-119页
    第三节 “远”与庄子的空间境界第119-123页
        一、“远”与《逍遥游》第119-122页
        二、庄子的“无何有之乡”第122-123页
    第四节 “远”与“思”第123-133页
        一、“思”与“心”第124-125页
        二、刘勰的“神思”第125-129页
        三、山水画之“思”第129-133页
第五章 境界空间之“远”第133-156页
    第一节 山水画的“思”与“境”第133-144页
        一、山水画的境界空间第133-135页
        二、布颜图的境界空间之“思”第135-141页
        三、“灵的空间”第141-144页
    第二节 理想化的仙境空间第144-149页
        一、道教的仙境第144-146页
        二、唐代山水画的神仙境界第146-147页
        三、人间仙境与理想化的山水第147-149页
    第三节 山水画境界中的家园意识第149-156页
        一、郭熙的“可游”“可居”第149-151页
        二、“宜居”的山水境界空间第151-152页
        三、点景人物、建筑及动物形象第152-156页
结语第156-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6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第166页
攻博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66-167页
致谢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其演化研究
下一篇:新型高性能镁合金的力学化学交互作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