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法律监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6-18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一、互联网金融P2P借贷基本范畴界定 | 第19-34页 |
(一)互联网金融P2P借贷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1.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概念 | 第19页 |
2.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特点 | 第19-21页 |
(二)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运营模式 | 第21-31页 |
1.国外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运营模式 | 第22-26页 |
2.国内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运营模式 | 第26-31页 |
(三)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法律关系 | 第31-34页 |
1.借贷关系 | 第31-32页 |
2.居间关系 | 第32页 |
3.委托代理关系 | 第32页 |
4.担保关系 | 第32页 |
5.债权转让关系 | 第32-34页 |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 第34-43页 |
(一)互联网金融P2P借贷的风险 | 第34-37页 |
1.法律风险 | 第34-35页 |
2.流动性风险 | 第35-36页 |
3.信用风险 | 第36-37页 |
(二)互联网金融P2P借贷风险的成因 | 第37-43页 |
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7-40页 |
2.监管主体不明确 | 第40-41页 |
3.征信体系不完善 | 第41页 |
4.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 第41-43页 |
三、国外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法律监管制度 | 第43-48页 |
(一)英国: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 | 第43-45页 |
1.FCA宏观监管:行业监管法规 | 第43-44页 |
2.P2PFA微观监管:自律规章 | 第44-45页 |
(二)美国:职能监管与多头监管 | 第45-46页 |
(三)英美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法律监管制度对比 | 第46-48页 |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P2P借贷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48-59页 |
(一)监管原则:坚持底线原则以兼顾规范与发展 | 第48-49页 |
(二)监管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并加强行业自律 | 第49-52页 |
1.银监会为主导的协调监管 | 第49-50页 |
2.强化行业自律监管 | 第50-52页 |
(三)监管内容:严进严出的动态持续性监管 | 第52-56页 |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 第52-53页 |
2.加强市场运作监管 | 第53-55页 |
3.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 第55-56页 |
(四)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 第56-57页 |
(五)加强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保护 | 第57-59页 |
1.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 | 第57-58页 |
2.成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 第58页 |
3.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