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制度对市场流动性作用及效果实证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本文结构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本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 第18-20页 |
一、可能的贡献 | 第18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新三板市场基础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20-33页 |
第一节 新三板市场概况 | 第20-26页 |
一、新三板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二、新三板分层制度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分层制度讨论 | 第26-28页 |
一、创新层的标准分析 | 第26-27页 |
二、新三板分层管理的目的 | 第27-28页 |
三、新三板实施分层管理的影响 | 第28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28-33页 |
一、有关国外纳斯达克的文献综述 | 第29-31页 |
二、有关国内新三板的文献综述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新三板分层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对挂牌公司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对做市商的作用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对投资者的作用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对流动性的作用 | 第38-39页 |
第五节 中外分层制度下的市场对比 | 第39-45页 |
一、发展阶段 | 第40-41页 |
二、做市商比较 | 第41-42页 |
三、投资者比较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分层对流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5-55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45-4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二、变量选择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回归结果分析 | 第49-55页 |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二、模型回归结果 | 第51-53页 |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新三板困境反思及建议 | 第55-60页 |
第一节 分层尴尬的现状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一、加强上市资格存续 | 第56-57页 |
二、加大分层的差异化安排,向创新层政策倾斜 | 第57-58页 |
三、对拟挂牌企业进行挂牌前辅导 | 第58页 |
四、做市商问题 | 第58-59页 |
五、加大监管政策的力度 | 第59-60页 |
结尾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