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遗传多样性研究

符号和缩略词第14-16页
中文摘要第16-18页
英文摘要第18页
1. 前言第21-40页
    1.1 生物多样性概述第21-23页
        1.1.1 基本概念第21-22页
        1.1.2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第22页
        1.1.3 遗传多样性研究简史第22-23页
    1.2 濒危植物保育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23-25页
        1.2.1 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第24页
        1.2.2 以种群为单位,以群落和生态系统为背景第24页
        1.2.3 要把近缘广布种和濒危种的对比研究,抓住濒危的主要环节第24页
        1.2.4 要进行多学科的参与和合作第24-25页
            1.2.4.1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第24-25页
            1.2.4.2 生殖生态学研究第25页
    1.3 种群遗传学在植物保育生物学中的作用第25-27页
    1.4 基因流在濒危植物保育中的作用第27-28页
    1.5 种群生物学中分子生物学标记的选择第28-33页
        1.5.1 选择分子标记的标准第28-29页
        1.5.2 RAPD及同类技术的比较与评价第29-33页
        1.5.3 RAPD产物分析中的一些问题第33页
    1.6 八角莲研究概况第33-37页
        1.6.1 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第34-35页
        1.6.2 生物学研究第35页
        1.6.3 生态学研究第35-36页
        1.6.4 植物化学、药理药效研究第36页
        1.6.5 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第36页
        1.6.6 药材品种鉴定第36-37页
    1.7 八角莲研究目前存在问题第37页
    1.8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37-38页
    1.9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第38页
    1.10 本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8-40页
        1.10.1 研究方法第38-39页
        1.10.2 技术路线第39-40页
2. 八角莲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第40-47页
    2.1 八角莲地理分布及野外取样第40-42页
    2.2 八角莲资源状况调查第42-47页
3. 八角莲生态学初步研究第47-6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7-56页
        3.1.1 各种群气候条件调查第47页
        3.1.2 八角莲生境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第47-56页
            3.1.2.1 原理、方法、试剂和步骤第47-56页
                3.1.2.1.1 PH值测定第47页
                3.1.2.1.2 有机质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第47-48页
                3.1.2.1.3 土壤全氮量测定(半微量开氏法K_2SO_4-CuSO_4-Se蒸馏法)第48-50页
                3.1.2.1.4 土壤有效氮测定(碱解扩散法)第50-51页
                3.1.2.1.5 土壤全磷测定(HClO_4—H_2SO_4法)第51-53页
                3.1.2.1.6 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3N NH_4F.....0.025N HCl法)第53-54页
                3.1.2.1.7 土壤中全钾的测定(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第54-55页
                3.1.2.1.8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_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第55-56页
        3.1.3 种群森林植被第56页
        3.1.4 八角莲种群生态学初步研究第56页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6-65页
        3.2.1 各种群气候条件比较第56-57页
        3.2.2 土壤营养成分分析结果与讨论第57-58页
        3.2.3 种群森林植被相似性第58-61页
        3.2.4 八角莲种群生态学初步研究第61-65页
            3.2.4.1 八角莲分布格局第61-63页
            3.2.4.2 影响八角莲分布格局的生态因子第63-64页
            3.2.4.3 人类活动对八角莲分布格局的影响第64-65页
4. 八角莲生物学初步研究第65-7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5页
        4.1.1 八角莲形态性状分析第65页
        4.1.2 八角莲发育生物学分析第65页
        4.1.3 八角莲繁育生物学分析第65页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5-73页
        4.2.1 八角莲形态性状分析第65-67页
        4.2.2 八角莲发育生物学第67-68页
            4.2.2.1 八角莲发育节律第67-68页
        4.2.3 八角莲繁育生物学初步研究第68-73页
            4.2.3.1 八角莲花的发育及其生物学特点第68-69页
            4.2.3.2 八角莲的有性生殖第69-71页
            4.2.3.3 八角莲有性生殖的影响发第71页
            4.2.3.4 八角莲种子散布方式第71-72页
            4.2.3.5 八角莲的营养繁殖第72-73页
5. 八角莲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第73-91页
    5.1 试剂、仪器第73-74页
        5.1.1 试剂及其来源第73-74页
        5.1.2 主要仪器第74页
    5.2 材料及方法第74-83页
        5.2.1 研究材料第74页
        5.2.2 植物总DNA的提取第74-76页
            5.2.2.1 改良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步骤第74-75页
            5.2.2.2 植物DNA提取中的注意事项第75-76页
        5.2.3 RAPD反应体系组成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实验第76-81页
            5.2.3.1 DNA模板的影响第76-77页
            5.2.3.2 引物筛选第77-78页
            5.2.3.3 Taq DNA聚合酶第78-79页
            5.2.3.4 缓冲液系统、Mg~(2+)和dDTP第79页
            5.2.3.5 扩增仪型号以及扩增程序第79-80页
            5.2.2.6 其他因素第80-81页
        5.2.4 引物PCR扩增、检测第81-82页
        5.2.5 数据记录和统计第82-83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83-87页
        5.3.1 八角莲遗传多样性水平分析第83-85页
        5.3.2 八角莲遗传结构分析第85-87页
    5.4 讨论第87-91页
        5.4.1 不同标记对八角莲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比较第87-88页
        5.4.2 八角莲与其他物种遗传变异比较第88-90页
        5.4.3 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关系第90页
        5.4.4 八角莲与六角莲的关系第90-91页
6. 讨论第91-99页
    6.1 遗传多样性研究数据的可比性第91-93页
        6.1.1 检测技术对遗传变异估算的影响第91页
        6.1.2 取样策略和试验规模及计算方法对遗传变异估算的影响第91-93页
    6.2 取样策略第93页
    6.3 迁地保育中人工管理的必要性第93-94页
    6.4 八角莲濒危机制及保育策略研究第94-99页
        6.4.1 八角莲种群濒危的主要表征第95页
        6.4.2 八角莲濒危机制综合分析第95-96页
            6.4.2.1 内在因素第95-96页
            6.4.2.2 外在因素第96页
        6.4.3 八角莲保育策略与措施第96-99页
            6.4.3.1 贯彻保育-研究-挽救-持续利用的战略第97-98页
            6.4.3.2 把就地保护与迁地保育密切结合起来第98页
            6.4.3.3 传播信息、宣传群众第98页
            6.4.3.4 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健全法制和严格执行第98-99页
7. 结论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振动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及其软件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超声导波技术及其在管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