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物理学基础 | 第11-31页 |
|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 第11-15页 |
|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 第11-13页 |
| ·尖晶石型铁氧体中的金属离子分布 | 第13-15页 |
| ·铁氧体的磁性来源和理论解释 | 第15-18页 |
| ·铁氧体的磁性来源和超交换作用原理 | 第15-17页 |
|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分子饱和磁矩 | 第17-18页 |
| ·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和磁致伸缩特性 | 第18-20页 |
| ·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 | 第18-19页 |
| ·铁氧体的磁致伸缩特性 | 第19-20页 |
| ·铁氧体的磁畴理论 | 第20-22页 |
| ·磁畴的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 ·磁畴转动磁化 | 第22页 |
| ·畴壁移动磁化 | 第22页 |
|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2-31页 |
| ·起始磁导率 | 第22-25页 |
| ·饱和磁化强度 | 第25-26页 |
| ·矫顽力 | 第26-27页 |
| ·磁损耗 | 第27-29页 |
| ·温度稳定性 | 第29-31页 |
| ·截止频率 | 第31页 |
| ·纳米铁氧体软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31-33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32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32页 |
| ·化学共沉淀法 | 第32-33页 |
| ·自蔓延燃烧合成法 | 第33页 |
| ·微乳液法 | 第33页 |
| ·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 ·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材料测试表征 | 第35-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9页 |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 第35-39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 第37-39页 |
| ·材料测试表征 | 第39-42页 |
| ·X射线衍射(XRD) | 第39页 |
|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 | 第39-40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0页 |
| ·激光粒度分析仪(LPS) | 第40页 |
| ·密度的测量 | 第40-41页 |
|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 第41页 |
| ·阻抗分析仪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NiCuZn铁氧体前驱体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42-62页 |
| ·共沉淀法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42-54页 |
| ·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2-45页 |
| ·反应温度 | 第42-43页 |
| ·盐溶液流速 | 第43-44页 |
| ·搅拌速率 | 第44-45页 |
| ·关于分散剂的正交实验 | 第45-54页 |
|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分析 | 第46-48页 |
| ·分散剂用量对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分散剂种类对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 第51-54页 |
| ·NiCuZn铁氧体前驱体纳米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54-58页 |
| ·前驱体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54-55页 |
| ·前驱体纳米粉体的的表征 | 第55-58页 |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55页 |
| ·前驱体TG-DSC分析 | 第55-57页 |
| ·颗粒粒度和形貌分析 | 第57-58页 |
| ·煅烧温度对前驱体XRD谱、颗粒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 第58-61页 |
| ·煅烧温度对前驱体XRD谱的影响 | 第58页 |
| ·煅烧温度对前驱体颗粒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NiCuZn铁氧体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 | 第62-78页 |
| ·烧结工艺对NiCuZn铁氧体纳米材料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62-66页 |
| ·煅烧温度对瓷体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烧结温度对瓷体低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 ·煅烧温度对NiCuZn铁氧体纳米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 第66-72页 |
| ·磁滞回线分析 | 第66-70页 |
| ·磁谱分析 | 第70-72页 |
| ·烧结温度对NiCuZn铁氧体纳米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 第72-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