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论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16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21页
    1.5 研究方法第21-26页
第二章 中印佛教造像的宏观考察第26-87页
    2.1 古印度佛教造像源流第26-58页
    2.2 中国佛教造像源流第58-76页
    2.3 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第76-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三章 贵霜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第87-183页
    3.1 延光四年佛像的史学意义第87-94页
    3.2 单尊青瓷佛像与早期金铜佛第94-107页
    3.3 早期华盖图像的初步梳理第107-119页
    3.4 早期楼阁式佛塔诸问题的考订第119-137页
    3.5 古印度圣树信仰与中国摇钱树第137-145页
    3.6 汉晋铜镜圣树崇拜图像辨似第145-153页
    3.7 胡人抱婴器源于古印度药叉第153-163页
    3.8 尼雅棉布女像、青海画像砖及西域佛教初入第163-181页
    本章小结第181-183页
第四章 笈多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上:以地域风格为中心)第183-243页
    4.1 中印交通路线和经像往来第183-204页
    4.2 克孜尔一尊木佛的笈多影响第204-212页
    4.3 东晋南朝佛像的古印度度影响第212-228页
    4.4 凹凸花与天竺遗法第228-231页
    4.5 青州北齐造像与南印度案达罗流派的联系第231-235页
    4.6 曹衣出水考论第235-241页
    本章小结第241-243页
第五章 笈多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中:舍卫城大神变造像)第243-335页
    5.1 舍卫城大神变图像谱系与文本典据第243-264页
    5.2 武昌莲溪寺东吴永安五年佛像的莲花座渊源第264-283页
    5.3 中国早期净土变相的形制与渊源第283-295页
    5.4 阿弥陀佛三尊五十菩萨像源流考第295-310页
    5.5 青州背屏三尊像与倒龙渊源第310-322页
    5.6 千佛图像的中印因缘第322-333页
    本章小结第333-335页
第六章 笈多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下:佛教建筑与石窟造像)第335-444页
    6.1 菩提伽耶大觉塔与金刚座塔第335-354页
    6.2 古印度石窟形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354-374页
    6.3 倚坐说法印佛像及其流变第374-401页
    6.4 八大菩萨群像与八大菩萨曼荼罗第401-424页
    6.5 观音八难救济浮雕与观音信仰第424-441页
    本章小结第441-444页
第七章 波罗佛像影响中国的个案分析第444-543页
    7.1 从佛顶尊像到大日如来像第444-461页
    7.2 观世音信仰密教化第461-472页
    7.3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第472-484页
    7.4 密教信仰中的灵塔与宝峰楼阁第484-500页
    7.5 金胎曼荼罗的基本构成第500-510页
    7.6 藏密造像与印度教神像的联系第510-534页
    7.7 佛说造像度量经研究第534-541页
    本章小结第541-543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第543-546页
参考文献第546-55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成果第554-556页
致谢第556页

论文共5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琴道思想研究
下一篇:中国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