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反思

摘要第5-12页
Abstract第12-20页
导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解读第24-49页
    一、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第24-30页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第30-35页
    三、在“当代”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第35-40页
    四、“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传统第40-43页
    五、“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历史性意识第43-49页
第1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第49-100页
    1.1 理性的线性历史观的出现第49-67页
        1.1.1 中世纪的历史统一性原则第49-55页
        1.1.2 历史统一性的理性化转折:从维柯说起第55-62页
        1.1.3 历史进化论的兴起:以伏尔泰和孔多塞为例第62-67页
    1.2 理性历史观的逻辑化的完成:黑格尔哲学第67-80页
        1.2.1 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合流第68-70页
        1.2.2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70-74页
        1.2.3 历史的经纬线交织和理性的狡计第74-80页
    1.3 对理性历史观的逻辑化的三种批判第80-100页
        1.3.1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批判第82-87页
        1.3.2 施蒂纳的个人主义批判第87-93页
        1.3.3 赫斯的经济学—哲学批判第93-100页
第2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过程第100-138页
    2.1 从抽象幻化的人转向现实具体的人第100-114页
        2.1.1 《博士论文》“抽象的个别的自我意识”原则的确立第101-107页
        2.1.2 《莱茵报》时期对“现实物质利益”的关注第107-111页
        2.1.3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和之后的人的观念的变化第111-114页
    2.2 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清算第114-123页
        2.2.1 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第115-116页
        2.2.2 唯心主义的“抽象性”第116-119页
        2.2.3 作为“能动”的“感性活动”的“实践”概念的提出第119-123页
    2.3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诞生和完善第123-138页
        2.3.1 “历史”唯物主义的首次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23-129页
        2.3.2 “历史”唯物主义的首次应用:《哲学的贫困》第129-133页
        2.3.3 “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133-138页
第3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构第138-170页
    3.1 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第138-146页
        3.1.1 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第138-141页
        3.1.2 “存在”先于“本质”第141-143页
        3.1.3 “生存”的历史性特征第143-146页
    3.2 历史性的始源视域第146-157页
        3.2.1 何为实践活动中自然之对象性?第147-149页
        3.2.2 何为实践活动中人之主体性?第149-153页
        3.2.3 作为始源视域的时间性第153-157页
    3.3 时间性、历史性和历史第157-170页
        3.3.1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时间性思想第157-162页
        3.3.2 时间性为历史性奠基第162-165页
        3.3.3 从历史性向历史的跳跃第165-170页
第4章 重建还是抛弃:来自当代“历史性”意识的反思第170-194页
    4.1 当代“历史性”意识的基本特征第170-176页
        4.1.1 历史统一性的解体第171-172页
        4.1.2 历史连续性的断裂第172-174页
        4.1.3 历史进化论的终结第174-176页
    4.2 抛弃:后现代主义“历史性”意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第176-184页
        4.2.1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第176-178页
        4.2.2 对这种批判的批判第178-181页
        4.2.3 “历史”唯物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逻辑涵容第181-184页
    4.3 重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第184-194页
        4.3.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主张第185-189页
        4.3.2 对这种“重建”的批判性反省第189-192页
        4.3.3 “历史”唯物主义对哈贝马斯的逻辑涵容第192-194页
结语第194-199页
    一、反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两极化解读第194-195页
    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可能意义第195-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与自由--现代性视野中马克思自由观的哲学反思
下一篇:信号Pathway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