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 1.3 本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2章 软件质量评估与基准测试 | 第16-34页 |
| 2.1 背景与现状 | 第16-19页 |
| 2.2 软件质量度量 | 第19-22页 |
| 2.3 软件产品评价 | 第22-26页 |
| 2.4 软件基准测试 | 第26-30页 |
| 2.5 软件质量量化度量方法 | 第30-31页 |
| 2.6 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的体系结构 | 第31-33页 |
| 2.7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面向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的基准模型 | 第34-48页 |
| 3.1 应用软件的领域特征和基准测试的定义 | 第34-35页 |
| 3.2 特定领域应用软件的基准模型 | 第35-41页 |
| 3.3 基准模型实例—OAs基准模型 | 第41-46页 |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特定领域的应用软件基准测试 | 第48-54页 |
| 4.1 基准测试准备 | 第49页 |
| 4.2 基准综合测评 | 第49页 |
| 4.3 基准比对 | 第49-50页 |
| 4.4 结果解释 | 第50页 |
| 4.5 基准测试实例—OAs基准测试 | 第50-51页 |
| 4.6 基准模型与基准测试 | 第51-53页 |
| 4.7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基于历史测评数据的基准模型动态修正 | 第54-63页 |
| 5.1 粗糙集理论概述 | 第54-55页 |
| 5.2 基准测试系统的定义 | 第55-56页 |
| 5.3 确定基准系统中软件样本集的正负域 | 第56页 |
| 5.4 确定软件质量属性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 | 第56-57页 |
| 5.5 确定软件质量属性的权值 | 第57页 |
| 5.6 基准样本数据的离散处理 | 第57-58页 |
| 5.7 算法设计 | 第58-60页 |
| 5.8 基准模型动态修正实例—OAs基准模型的修正 | 第60-62页 |
| 5.9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准测评方法改进 | 第63-72页 |
| 6.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概述 | 第63-64页 |
| 6.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基准测评方法 | 第64-65页 |
| 6.4 基于灰色关联基准测评的算法设计 | 第65-67页 |
| 6.5 基准测评方法改进的应用实例-OAs基准准测试 | 第67-71页 |
| 6.6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7章 基于测评基准的应用软件测评原型系统 | 第72-81页 |
| 7.1 原型系统整体结构 | 第72-73页 |
| 7.2 原型系统的功能结构 | 第73页 |
| 7.3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73-80页 |
| 7.4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 8.1 总结 | 第81-82页 |
| 8.2 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