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8沉积物源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4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4页 |
2.1 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2.2 地层及沉积特征 | 第16-19页 |
2.2.1 地层特征 | 第16-17页 |
2.2.2 沉积特征 | 第17-18页 |
2.2.3 沉积类型 | 第18-19页 |
2.3 周缘古陆及沉积边界 | 第19-24页 |
2.3.1 周缘古陆 | 第19-20页 |
2.3.2 沉积边界 | 第20-24页 |
第3章 沉积物源分析 | 第24-59页 |
3.1 古流向分析 | 第24-25页 |
3.2 聚类分析原理 | 第25-27页 |
3.3 重矿组分分析 | 第27-39页 |
3.3.1 R 型聚类分析 | 第27-34页 |
3.3.2 重矿物整体分析 | 第34-35页 |
3.3.3 重矿物 Q 型聚类分析结论 | 第35-39页 |
3.4 碎屑组分及岩屑组分分析 | 第39-51页 |
3.4.1 整体分析 | 第39-41页 |
3.4.2 碎屑组分 Q 型聚类分析结论 | 第41-49页 |
3.4.3 岩屑组分分析结论 | 第49-51页 |
3.5 地球化学分析 | 第51-56页 |
3.5.1 常量元素分析 | 第51-53页 |
3.5.2 微量元素分析 | 第53-56页 |
3.6 石英阴极发光分析 | 第56-59页 |
第4章 盆缘古地理与砂体展布 | 第59-65页 |
4.1 盆缘古地理模式 | 第59-60页 |
4.2 盆缘古地理物源分区与砂体展布的匹配 | 第60-63页 |
4.3 西部古隆起的证实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