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包特征的僵尸木马检测技术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基于蜜罐的检测方法 | 第11页 |
·基于网络异常的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基于流分类技术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章节结构介绍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和工具 | 第14-22页 |
·僵尸网络 | 第14-15页 |
·僵尸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 第14-15页 |
·僵尸客户端的隐蔽性 | 第15页 |
·深度包检测技术 | 第15-16页 |
·WinPcap | 第16-17页 |
·进程间通信 | 第17-18页 |
·IP地址归属地查询 | 第18-20页 |
·XML语言 | 第20-21页 |
·XML语言的定义和特性 | 第20-21页 |
·LibXML2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基于组特征过滤器的僵尸主机检测算法 | 第22-26页 |
·僵尸数据包特征的多包分布 | 第22页 |
·基于组特征过滤器的僵尸主机检测 | 第22-25页 |
·组特征过滤器 | 第23页 |
·位向量表 | 第23页 |
·动态过滤器 | 第23页 |
·基于组特征过滤器系统工作机制 | 第23-25页 |
·基于组特征过滤器的僵尸主机检测 | 第25页 |
·复杂度分析 | 第25页 |
·对传统单包匹配算法的兼容性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僵尸网络检测系统的实现 | 第26-36页 |
·模块设计 | 第26-28页 |
·捕包器模块设计 | 第26-27页 |
·组特征过滤模块设计 | 第27-28页 |
·系统构成 | 第28-29页 |
·僵尸通信的数据包特征 | 第29-33页 |
·数据包特征的分析 | 第29-31页 |
·数据包特征的存储和匹配 | 第31-33页 |
·相关数据说明 | 第33-35页 |
·数据包 | 第33页 |
·数据包摘要 | 第33页 |
·检测结果和备份数据的查看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6-42页 |
·实验环境中的检测 | 第36-38页 |
·灰鸽子与RAdmin | 第36-37页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37页 |
·实验过程与结果 | 第37-38页 |
·结果分析和说明 | 第38-39页 |
·真实流量下的检测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2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42-44页 |
·复杂特征串的表示和逻辑树的优化 | 第42-43页 |
·检测结果的检验 | 第43页 |
·备份和查询模块的进一步完善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