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书艺术及其当代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1章 传统评书艺术的发展脉络 | 第12-26页 |
| 1.1 有关评书艺术起源的论争 | 第12-16页 |
| 1.2 评书艺术的成熟 | 第16-18页 |
| 1.3 传统评书艺术的基本特征 | 第18-23页 |
| 1.3.1 评书艺术的结构形式 | 第18-19页 |
| 1.3.2 评书艺术的表演手段 | 第19-23页 |
| 1.4 传统评书艺术的美学内涵 | 第23-26页 |
| 第2章 现代以来评书艺术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26-32页 |
| 2.1 现代以来的发展情况 | 第26-27页 |
| 2.2 题材的创新 | 第27页 |
| 2.3 传播途径的增多 | 第27-28页 |
| 2.4 多重功能的强化 | 第28-32页 |
| 2.4.1 审美娱乐功能 | 第28-29页 |
| 2.4.2 宣传功能 | 第29页 |
| 2.4.3 教育功能 | 第29-30页 |
| 2.4.4 讽刺宣泄功能 | 第30-32页 |
| 第3章 评书艺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思考 | 第32-46页 |
| 3.1 评书艺术的总体现状 | 第32-34页 |
| 3.2 新的传播媒介与新现象 | 第34-40页 |
| 3.2.1 广播、电视、网络等时代的评书艺术 | 第34页 |
| 3.2.2 电视、广播、书场表演的比较 | 第34-35页 |
| 3.2.3 新条件下评书艺术表现出的新特点 | 第35-40页 |
| 3.3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思 | 第40-46页 |
| 3.3.1 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 第一、书目老旧,创新不足 | 第40-41页 |
| 第二、演员队伍老化,青黄不接 | 第41页 |
| 第三、听众的变化 | 第41-42页 |
| 第四、商业化与人文性 | 第42-43页 |
| 3.3.2 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思 | 第43-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