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研究

论文提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以监事会为监督体系的核心第11-12页
        1.2.2 以财务总监为监督体系的核心第12页
        1.2.3 确立了董事会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第12页
        1.2.4 财务监督权的所属第12-13页
        1.2.5 新、老三会的关系第13-14页
        1.2.6 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第14页
    1.3 研究内容、目标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和目标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5-16页
        1.4.1 角度新颖第15-16页
        1.4.2 制度创新第16页
        1.4.3 意义重大第16页
        1.4.4 学科综合第16页
2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概述第16-18页
    2.1 国有独资公司定义第16-17页
    2.2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点第17-18页
        2.2.1 独特的股东会制度第17页
        2.2.2 独特的董事会产生机制第17页
        2.2.3 独特的监事会产生机制第17页
        2.2.4 独特的交叉任职机制第17-18页
    2.3 理清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关系的必要性第18页
        2.3.1 国有独资公司的外部监督力量薄弱第18页
        2.3.2 加强国有独资公司的内部监督力量第18页
3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概述第18-23页
    3.1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构成第18-20页
        3.1.1 公司治理监督分系统第19页
        3.1.2 党委监督分系统第19-20页
        3.1.3 职工民主监督分系统第20页
    3.2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产生的根源第20-21页
        3.2.1 产生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3.2.2 产生的内在要求第21页
    3.3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关系分类第21-23页
        3.3.1 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关系第22页
        3.3.2 董事会和党委的关系第22页
        3.3.3 董事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第22-23页
        3.3.4 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第23页
4 内部各监督机构存在的问题第23-30页
    4.1 我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各监督机构在职能设置上的问题第23-27页
        4.1.1 内部各监督机构在具体职能范围上的模糊性第23-25页
        4.1.2 各类监督机构职能的空缺性第25-27页
    4.2 各类监督机构间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机制第27-29页
        4.2.1 在内外部力量的制衡方面第27页
        4.2.2 在信息不对称的制衡方面第27页
        4.2.3 有效保证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制衡方面第27-28页
        4.2.4 在对财务监督权保证的制衡方面第28页
        4.2.5 对内部各监督机构成员来源单一的制衡方面第28页
        4.2.6 在保证监督纠正具体措施得以实施的制衡方面第28页
        4.2.7 在保障职工监事独立性的制衡方面第28-29页
        4.2.8 对监事会违法违纪行为的制衡方面第29页
        4.2.9 在董事会对于经理层的任免方面第29页
    4.3 各类监督机构间缺乏规范的沟通机制第29-30页
5 德国国有独资公司监督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30-34页
    5.1 德国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现状分析第30-32页
    5.2 德国的监督关系对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借鉴意义第32-34页
6 建设中国特色国有独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相互关系第34-46页
    6.1 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方面第34-37页
        6.1.1 关系概述第34-35页
        6.1.2 对经理层监督上的职责关系界定第35-36页
        6.1.3 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关系界定第36-37页
    6.2 在董事会和党委会的关系方面第37-39页
        6.2.1 在制定决策上的关系第37-38页
        6.2.2 选派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的关系上第38页
        6.2.3 在交叉任职的关系上第38-39页
    6.3 在董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方面第39-41页
        6.3.1 关系概述第39-40页
        6.3.2 在对董事会的制衡方面第40页
        6.3.3 在保证独立性方面第40-41页
    6.4 在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上第41-42页
        6.4.1 新型的关系模式第41页
        6.4.2 新型的监督职责第41-42页
        6.4.3 新型的沟通模式第42页
    6.5 在加强内部监督机构相互沟通方面第42-43页
        6.5.1 用纸质文件的传输第42页
        6.5.2 建立网上共享系统第42-43页
        6.5.3 电子邮件的传输第43页
        6.5.4 电话和飞信的沟通第43页
    6.6 在法律制度的重新设计方面第43-46页
        6.6.1 需要增加的条款第43-44页
        6.6.2 需要完善的条款第44-46页
研究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第5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商在华附条件并购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司境外上市返程投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