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31页 |
1 定义 | 第16-17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7页 |
3 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4 病理生理学 | 第19页 |
5 临床诊断及分类 | 第19-23页 |
5.1 诊断步骤 | 第20-21页 |
5.2 注意问题 | 第21页 |
5.3 分类 | 第21-23页 |
6 常见类型介绍 | 第23-24页 |
6.1 全身性癫痫 | 第23页 |
6.2 局灶性癫痫 | 第23页 |
6.3 难治性癫痫 | 第23-24页 |
7 常用的癫痫动物模型 | 第24-29页 |
7.1 急性单纯部分性癫痫模型 | 第24-25页 |
7.2 慢性单纯部分性癫痫模型 | 第25-26页 |
7.3 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模型 | 第26-27页 |
7.4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模型 | 第27页 |
7.5 失神发作模型 | 第27-28页 |
7.6 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 | 第28-29页 |
7.7 难治性癫痫模型 | 第29页 |
7.8 总结和展望 | 第29页 |
8 GABA 能与 GABA_A受体功能 | 第29-31页 |
实验一: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内嗅皮层神经元 GABA_A受体功能的研究 | 第31-41页 |
1 材料 | 第31-3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1.3 实验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1.4 主要实验器材 | 第32-33页 |
2 方法 | 第33-34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33页 |
2.2 锂-匹罗卡品诱发诱发急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 | 第33页 |
2.3 内嗅皮层脑片的制备 | 第33-34页 |
2.4 记录 GABA_A受体电流 | 第34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34页 |
3 结果 | 第34-38页 |
3.1 锂-匹鲁卡品模型对大鼠行为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 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电生理特征 | 第35-36页 |
3.3 电生理记录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1页 |
实验二:NADH 对癫痫大鼠内嗅皮层神经元 GABA_A受体功能的作用 | 第41-51页 |
1 材料 | 第41-43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1-42页 |
1.3 实验溶液的制备 | 第42页 |
1.4 主要实验器材 | 第42-43页 |
2 方法 | 第43-45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43页 |
2.2 锂-匹罗卡品诱发诱发急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 | 第43页 |
2.3 内嗅皮层脑片的制备 | 第43-44页 |
2.4 给药途径 | 第44页 |
2.5 记录 GABA_A受体电流 | 第44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44-45页 |
3 结果 | 第45-47页 |
3.1 电生理记录 | 第45-46页 |
3.2 联系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6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