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9页 |
第2章 我国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必要性 | 第9-12页 |
2.1 国际人权保护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9-10页 |
2.2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10-12页 |
2.2.1 实现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 | 第10页 |
2.2.2 防止刑事侦查权滥用,减少不法侦查行为发生 | 第10-11页 |
2.2.3 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第11-12页 |
第3章 国外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立法现状考察 | 第12-17页 |
3.1 英美法系国家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立法现状 | 第12-14页 |
3.1.1 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 第12-13页 |
3.1.2 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 第13页 |
3.1.3 取得律师帮助权 | 第13-14页 |
3.1.4 事先司法审查制度 | 第14页 |
3.1.5 设立司法救济制度 | 第14页 |
3.2 大陆法系国家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立法现状 | 第14-17页 |
3.2.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不彻底性 | 第15页 |
3.2.2 侦查强制措施司法预审制度略有不同 | 第15页 |
3.2.3 秘密侦查措施法律规范化 | 第15-17页 |
第4章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第17-21页 |
4.1 立法上我国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第17-18页 |
4.1.1 《宪法》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第17页 |
4.1.2 新《刑法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第17-18页 |
4.1.3 《国家赔偿法》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第18页 |
4.2 司法上我国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 | 第18-21页 |
4.2.1 出台规定细化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 | 第18-19页 |
4.2.2 开展专项治理规范公安机关执法 | 第19页 |
4.2.3 完善了监管场所安全规范管理 | 第19-21页 |
第5章 我国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不足及原因 | 第21-28页 |
5.1 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不足 | 第21-24页 |
5.1.1 刑讯逼供现象屡有发生 | 第21-22页 |
5.1.2 超期羁押现象仍然严峻 | 第22页 |
5.1.3 侧重于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及罪重的证据 | 第22-23页 |
5.1.4 侦查强制措施适用具有随意性 | 第23页 |
5.1.5 律师会见权、通信权等受到限制 | 第23-24页 |
5.1.6 其他得不到保障的权利 | 第24页 |
5.2 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足的原因 | 第24-28页 |
5.2.1 立法上的瑕疵 | 第24-25页 |
5.2.2 司法上的缺陷 | 第25-26页 |
5.2.3 传统法制观念的影响 | 第26页 |
5.2.4 制度上的约束 | 第26-27页 |
5.2.5 侦查人员执法水平不高 | 第27-28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构想 | 第28-36页 |
6.1 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 第28-29页 |
6.1.1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 第28页 |
6.1.2 加强执法办案场所建设 | 第28-29页 |
6.1.3 加强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 | 第29页 |
6.2 完善侦查监督机制 | 第29-31页 |
6.2.1 完善公安内部侦查监督机制 | 第30页 |
6.2.2 完善检察监督机制 | 第30-31页 |
6.3 完善律师帮助权 | 第31-32页 |
6.3.1 扩大律师知情权 | 第31-32页 |
6.3.2 扩大律师会见权 | 第32页 |
6.4 完善取保候审制度 | 第32-33页 |
6.4.1 建立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审查评估机制 | 第33页 |
6.4.2 完善规范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期间监督机制 | 第33页 |
6.5 完善我国程序性制裁制度 | 第33-34页 |
6.6 完善我国司法救济制度 | 第34-36页 |
6.6.1 赋予犯罪嫌疑人要求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程序的权利 | 第34-35页 |
6.6.2 建立第三方参与的司法救济审查审理机制 | 第35页 |
6.6.3 健全完善我国国家刑事司法赔偿制度 | 第35-3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