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组织与计划论文--施工计划管理论文--施工合同论文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隐性需求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36页
    1.1 论文概述第12页
    1.2 选题背景第12-20页
        1.2.1 施工合同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履行障碍分析第12-14页
        1.2.2 施工合同签订和履行中的特别现象归纳第14-17页
        1.2.3 施工合同签订与履行遇到的需求问题第17-18页
        1.2.4 施工合同中的隐性需求第18-19页
        1.2.5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0-28页
        1.3.1 业主的需求识别研究第20-21页
        1.3.2 隐性需求的理论研究第21-24页
        1.3.3 隐性需求的应用研究第24-27页
        1.3.4 综述小结第27-28页
    1.4 论文基本观点、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第28-29页
        1.4.1 基本观点第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3 主要创新点第29页
    1.5 论文相关理论综述第29-32页
        1.5.1 系统分析理论第29-30页
        1.5.2 需求满意度理论第30-31页
        1.5.3 项目管理成熟度理论第31-32页
        1.5.4 基于主体的受限生成过程模拟模型(CGP 模型)第32页
    1.6 本文的主要结构安排第32-36页
        1.6.1 论文研究内容逻辑关系图第32-33页
        1.6.2 论文结构第33-36页
2 施工合同中的需求与隐性需求的系统分析第36-66页
    2.1 需求在一般合同中的体现第36-40页
        2.1.1 需求与不完全合同第36页
        2.1.2 不完全合同产生的影响因素与隐性需求关系分析第36-37页
        2.1.3 合同自身复杂性与合同隐性需求的关系分析第37-38页
        2.1.4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38-40页
    2.2 合同隐性需求的三维模型第40-44页
        2.2.1 隐性需求的三个维度分析第40-43页
        2.2.2 显性需求模式与隐性需求模式第43-44页
    2.3 连续空间的合同隐性需求三维模型第44-45页
    2.4 半隐性需求的八种模式存在性的统计验证第45-48页
        2.4.1 隐性需求的特性分析第45-46页
        2.4.2 隐性需求统计调查分析第46-48页
    2.5 隐性需求模式存在性的模拟验证第48-64页
        2.5.1 基于 CGP 模型的隐性需求涌现特性模拟第48-49页
        2.5.2 模型的基本思想与假设第49-50页
        2.5.3 模型描述第50-53页
        2.5.4 模拟状态定义第53-54页
        2.5.5 模拟结果分析第54-63页
        2.5.6 分析结果汇总第63-64页
    2.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3 施工合同业主隐性需求影响因素与演化分析第66-102页
    3.1 业主隐性需求的概念模型与识别分析第66-74页
        3.1.1 隐性需求识别第66-68页
        3.1.2 隐性需求的概念模型第68-70页
        3.1.3 概念模型中各因素分解第70-73页
        3.1.4 影响隐性需求的变量第73-74页
    3.2 隐性需求变量与关系假设第74-79页
        3.2.1 研究框架第74页
        3.2.2 核心变量——隐性需求的构成变量第74-75页
        3.2.3 程度变量与隐性需求的关系假设第75-76页
        3.2.4 环境变量与隐性需求的关系假设第76-78页
        3.2.5 背景变量与隐性需求的关系假设第78-79页
        3.2.6 假设关系汇总第79页
    3.3 隐性需求问卷设计、分析与数据获取第79-83页
        3.3.1 问卷设计第79-80页
        3.3.2 隐性需求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第80-82页
        3.3.3 基础数据采集第82-83页
    3.4 隐性需求核心变量与隐性需求模式第83-88页
        3.4.1 基础数据检验第83-85页
        3.4.2 隐性需求核心变量的因子提取及相关性验证第85-86页
        3.4.3 核心变量对不同隐性需求的影响分析第86-88页
        3.4.4 分析结果汇总第88页
    3.5 隐性需求与环境因素的支持性分析第88-92页
        3.5.1 基础数据检验第88-89页
        3.5.2 隐性需求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第89-91页
        3.5.3 分析结果汇总第91-92页
    3.6 隐性需求与程度因素的支持性分析第92-95页
        3.6.1 基础数据的检验第92-93页
        3.6.2 隐性需求与程度因素的关系第93-95页
        3.6.3 分析结果汇总第95页
    3.7 隐性需求与背景因素的支持性分析第95-96页
        3.7.1 分析说明第95页
        3.7.2 基础数据检验与分析第95-96页
    3.8 不同隐性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支持性分析第96-98页
        3.8.1 完全隐性需求第96页
        3.8.2 风险型半隐性需求第96-97页
        3.8.3 疏忽型半隐性需求第97页
        3.8.4 推延型半隐性需求第97页
        3.8.5 策略型半隐性需求第97-98页
    3.9 隐性需求的结构模型第98-101页
    3.10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4 施工合同状态时变演化分析第102-124页
    4.1 需求的隐性与显性演化及合同签订第102-105页
    4.2 隐性需求演化及合同条款表现分析第105-108页
        4.2.1 隐性需求在合同中的存在形式第105-107页
        4.2.2 隐性需求与施工合同范本条款相关性分析第107-108页
    4.3 合同复杂度与合适签约点分析第108-110页
        4.3.1 合同复杂度与合适签约点内涵解析第108-109页
        4.3.2 签约控制模型第109-110页
    4.4 合同复杂度测算体系第110-112页
    4.5 基于合同复杂度的单阶段签约控制模型第112-115页
        4.5.1 基本参数定义与条件假设第112-113页
        4.5.2 基本参数定义与条件说明第113-115页
        4.5.3 单阶段签约控制模型第115页
    4.6 建设项目与合同状态演变过程模型第115-121页
        4.6.1 合同状态第115-116页
        4.6.2 合同状态的分类第116页
        4.6.3 施工合同状态时变模型第116-120页
        4.6.4 施工合同状态时变模型解析第120-121页
        4.6.5 基于合同状态的隐性需求分析方法构建思路第121页
    4.7 本章小结第121-124页
5 施工合同状态判别的成熟度分类模型第124-144页
    5.1 成熟度模型与施工合同状态成熟度第124-125页
        5.1.1 成熟度模型第124-125页
        5.1.2 施工合同的状态划分第125页
    5.2 施工合同状态成熟度模型第125-129页
        5.2.1 施工合同状态成熟度内涵第125-126页
        5.2.2 合同履行状态的成熟度分级第126页
        5.2.3 施工合同成熟度等级划分第126-129页
    5.3 施工合同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第129-141页
        5.3.1 影响因素分析第129-133页
        5.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33-135页
        5.3.3 指标体系定量化第135-137页
        5.3.4 指标权重第137-139页
        5.3.5 评价过程说明第139-140页
        5.3.6 施工合同成熟度评价实例第140-141页
    5.4 基于合同状态分级的隐性需求分析方法第141-143页
    5.5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6 施工合同隐性需求管理体系设计第144-160页
    6.1 施工合同签订与文本中不同模式隐性需求的体现与控制第144-147页
        6.1.1 施工合同文本中不同模式隐性需求的体现第144-145页
        6.1.2 施工合同签订时合理质量描述与分级第145-147页
        6.1.3 施工合同签订控制第147页
    6.2 隐性需求挖掘与管理应用第147-150页
        6.2.1 析取函数的建立第147-148页
        6.2.2 隐性需求的影响规则提取与影响关系分析第148-149页
        6.2.3 隐性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规则提取与应用第149-150页
    6.3 隐性需求管理的体系设计第150-152页
        6.3.1 管理机构设计第150页
        6.3.2 机构与人员的设置要求第150-152页
        6.3.3 明确新的岗位职责第152页
    6.4 基于识别的隐性需求管理第152-157页
        6.4.1 对业主方人员与项目本身特点的识别第152-153页
        6.4.2 对施工合同隐性需求管理环节的设计第153-157页
        6.4.3 施工合同隐性需求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157页
    6.5 本章小结第157-160页
7 结论第160-164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60-162页
    7.2 未来研究展望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4页
附录(一)第174-176页
附录(二)第176-180页
附录(三)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南木林县浦桑果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下一篇:三型分泌系统针状蛋白和梭菌大毒素激活炎症小体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