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物体连续碰撞检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1.5 本文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于数据分块的并行连续碰撞检测 | 第21-41页 |
2.1 并行算法设计 | 第21-23页 |
2.1.1 并行算法分类 | 第21页 |
2.1.2 OpenMP算法框架 | 第21-22页 |
2.1.3 影响算法并行效率的因素 | 第22-23页 |
2.2 并行连续碰撞检测 | 第23-29页 |
2.2.1 连续碰撞检测基本思想 | 第23-25页 |
2.2.2 并行连续碰撞检测 | 第25-29页 |
2.3 基于数据分块的并行碰撞检测 | 第29-36页 |
2.3.1 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2.3.2 算法基本流程 | 第30-31页 |
2.3.3 数据分块 | 第31-32页 |
2.3.4 任务分配策略 | 第32-36页 |
2.4 实验分析与比较 | 第36-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基于非共线过滤器的连续碰撞检测剔除算法 | 第41-60页 |
3.1 连续碰撞检测剔除算法 | 第41-50页 |
3.1.1 基于空间分割的高层剔除算法 | 第42页 |
3.1.2 基于BVH的高层剔除算法 | 第42-46页 |
3.1.3 低层剔除算法 | 第46-50页 |
3.2 基于非共线过滤器的连续碰撞检测 | 第50-55页 |
3.2.1 基本概念 | 第50页 |
3.2.2 研究动机 | 第50-52页 |
3.2.3 非共线理论 | 第52-53页 |
3.2.4 特征对剔除 | 第53-55页 |
3.2.5 算法基本流程 | 第5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连续碰撞检测在流布耦合中应用 | 第60-74页 |
4.1 流布物理学模型 | 第60-65页 |
4.1.1 流体模型 | 第60-63页 |
4.1.2 布料模型 | 第63-65页 |
4.2 流布耦合算法研究现状 | 第65-67页 |
4.2.1 动态边界条件 | 第65-66页 |
4.2.2 边界力 | 第66页 |
4.2.3 惩罚力 | 第66-67页 |
4.3 基于连续碰撞检测的流布耦合算法 | 第67-72页 |
4.3.1 基本概念 | 第67页 |
4.3.2 研究动机 | 第67-68页 |
4.3.3 算法基本流程 | 第68-69页 |
4.3.4 膨胀式连续碰撞检测 | 第69-70页 |
4.3.5 改进的惩罚法 | 第70-72页 |
4.3.6 位置修正 | 第72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连续碰撞检测在有限元仿真中的应用 | 第74-86页 |
5.1 连续碰撞检测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应用 | 第74-78页 |
5.1.1 有限元基本思想 | 第74-75页 |
5.1.2 有限元在弹性动力学中应用 | 第75页 |
5.1.3 连续碰撞检测在有限元仿真中应用 | 第75-78页 |
5.2 体网格连续碰撞检测 | 第78-85页 |
5.2.1 研究动机 | 第78-81页 |
5.2.2 算法实现 | 第81-83页 |
5.2.3 实验结果与比较 | 第83-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