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内外关于乡镇债务问题的研究 | 第10-15页 |
1.2.2 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与评价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乡镇债务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2.1 乡镇债务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债务 | 第17页 |
2.1.2 乡镇政府 | 第17-18页 |
2.1.3 乡镇债务 | 第18-19页 |
2.2 乡镇债务的类型 | 第19-20页 |
2.2.1 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 | 第19页 |
2.2.2 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 | 第19-20页 |
2.2.3 职能履行债务和非职能履行债务 | 第20页 |
2.3 乡镇债务的两重性分析 | 第20-23页 |
2.3.1 适度负债的积极影响 | 第22页 |
2.3.2 过度负债的消极影响 | 第22-23页 |
2.4 乡镇债务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2.4.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3-24页 |
2.4.2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朝阳市乡镇债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43页 |
3.1 朝阳市乡镇债务概况 | 第25-29页 |
3.1.1 朝阳市乡镇债务的历史演变 | 第25-26页 |
3.1.2 朝阳市乡镇债务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3.2 朝阳市乡镇债务的问题 | 第29-34页 |
3.2.1 乡镇债务大量隐性化 | 第29-30页 |
3.2.2 乡镇债务短期内迅速膨胀 | 第30-31页 |
3.2.3 乡镇债务来源复杂,用途多样 | 第31-32页 |
3.2.4 乡镇债务偿还责任不明确,主体不确定 | 第32-33页 |
3.2.5 乡镇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差且缺乏风险意识 | 第33-34页 |
3.3 朝阳市乡镇债务形成原因分析 | 第34-43页 |
3.3.1 经济基础薄弱致使政府偿债能力低下 | 第34-37页 |
3.3.2 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机制 | 第37页 |
3.3.3 扭曲的政绩观和政府盲目扩张使债务激增 | 第37-38页 |
3.3.4 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 第38-41页 |
3.3.5 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对称 | 第41-43页 |
第4章 化解朝阳市乡镇债务的对策 | 第43-51页 |
4.1 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培植财源 | 第43-45页 |
4.1.1 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 第43-44页 |
4.1.2 鼓励公众创业,使民营经济活跃起来 | 第44-45页 |
4.2 完善乡镇财政监管体制,建立乡镇债务预警系统 | 第45-46页 |
4.2.1 推进综合预算,强化预算监督约束 | 第45页 |
4.2.2 构建乡镇债务预警系统,预测和防范财政风险 | 第45-46页 |
4.3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6-47页 |
4.3.1 合理确定转移支付规模 | 第46-47页 |
4.3.2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47页 |
4.4 按照事权财权对应统一原则,合理划分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 | 第47-51页 |
4.4.1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事权 | 第48页 |
4.4.2 根据乡镇政府事权,合理界定乡镇财政支出范围 | 第48-50页 |
4.4.3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对等原则,合理划分乡镇收入范围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1-53页 |
5.1 研究结论与总结 | 第51-52页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