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2.1 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13-17页 |
2.1.1 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类型 | 第13-16页 |
2.1.2 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 | 第16-17页 |
2.1.3 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优点 | 第17页 |
2.2 聚酸酐概述 | 第17-20页 |
2.2.1 聚酸酐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2 聚酸酐的降解 | 第18页 |
2.2.3 聚酸酐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2.2.4 聚酸酐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2.3 脂属聚酯 | 第20-24页 |
2.3.1 脂属聚酯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2 脂属聚酯的降解 | 第21-22页 |
2.3.3 脂属聚酯的合成方法 | 第22-24页 |
2.4 氧化石墨烯 | 第24-25页 |
2.4.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和特征 | 第24页 |
2.4.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2.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5.1 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2.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27-44页 |
3.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29页 |
3.1.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7页 |
3.1.2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 第27-28页 |
3.1.3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 第28-29页 |
3.2 聚癸二酸酐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1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3.2.2 聚癸二酸酐的合成 | 第30-31页 |
3.2.3 聚癸二酸酐的表征 | 第31页 |
3.3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2页 |
3.3.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3.3.2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2页 |
3.3.3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2页 |
3.4 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聚癸二酸酐共混盐酸洛美沙星药片的制备 | 第32-34页 |
3.4.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3.4.2 药片的制备步骤 | 第33-34页 |
3.5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对盐酸洛美沙星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34-35页 |
3.5.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4页 |
3.5.2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3.6.1 FT-IR分析 | 第35-37页 |
3.6.2 XRD分析 | 第37-38页 |
3.6.3 DSC分析 | 第38-39页 |
3.6.4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的GPC分析 | 第39页 |
3.6.5 氧化石墨烯/聚癸二酸酐对盐酸洛美沙星的体外缓释性能研究 | 第39-44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44-58页 |
4.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页 |
4.2 聚己内酯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6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4页 |
4.2.2 聚己内酯的合成 | 第44-45页 |
4.2.3 聚己内酯的表征 | 第45-46页 |
4.3 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46-47页 |
4.3.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6页 |
4.3.2 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46-47页 |
4.3.3 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7页 |
4.4 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聚己内酯共混盐酸洛美沙星药片的制备 | 第47-48页 |
4.4.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7页 |
4.4.2 药片的制备步骤 | 第47-48页 |
4.5 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对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48-49页 |
4.5.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4.5.2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4.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4.6.1 FT-IR分析 | 第49-52页 |
4.6.2 XRD分析 | 第52-54页 |
4.6.3 DSC分析 | 第54-55页 |
4.6.4 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对盐酸洛美沙星的体外缓释实验的研究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一览表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