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能耗均衡分簇路由协议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2 链路传输路由协议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2.3 能耗均衡网络流量分配路由算法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2.4 国内外机构和组织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文章结构安排 | 第22-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及能耗均衡算法介绍 | 第24-37页 |
2.1 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组成 | 第24-25页 |
2.2 中高速传感网络节点结构 | 第25-28页 |
2.3 传感器网络能耗分析 | 第28-29页 |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能耗均衡算法介绍 | 第29-31页 |
2.5 PEGASIS能耗均衡算法介绍 | 第31-32页 |
2.6 最小功率路由协议 | 第32-33页 |
2.7 CHEP算法介绍 | 第33-35页 |
2.8 WSN能耗均衡的研究方向 | 第35-36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聚类区域自适应调整的WSN能耗均衡分簇算法 | 第37-49页 |
3.1 BE-CRAA算法提出 | 第37-39页 |
3.2 模型分析 | 第39-41页 |
3.2.1 网络覆盖模型分析 | 第39-40页 |
3.2.2 网络能耗模型分析 | 第40-41页 |
3.3 算法描述 | 第41页 |
3.4 簇头选举阶段分析 | 第41-43页 |
3.5 成簇阶段分析 | 第43-44页 |
3.6 仿真及分析 | 第44-48页 |
3.6.1 负载均衡度分析 | 第45-46页 |
3.6.2 节点生存时间 | 第46-47页 |
3.6.3 网络能量分析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树型链路的WSN分布式能耗均衡路由算法 | 第49-58页 |
4.1 BE-TBC算法提出 | 第49页 |
4.2 网络模型分析 | 第49-50页 |
4.3 基于等级制的网络结构分析 | 第50-51页 |
4.4 树型分布式路由机制 | 第51-54页 |
4.4.1 树型分布式结构 | 第51-52页 |
4.4.2 定量分析α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3 L-TDMA分布式传输机制 | 第53-54页 |
4.5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4.5.1 对比分析网络拓扑结构 | 第55-56页 |
4.5.2 等级数α值最优分析 | 第56页 |
4.5.3 节点能耗均衡分析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中高速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流量负载均衡分配算法 | 第58-69页 |
5.1 BE-TDA算法提出 | 第58-59页 |
5.2 权衡评价函数网络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5.3 多路径均衡流量分配系数 | 第60-61页 |
5.4 多路径流量分配拓扑分析 | 第61-63页 |
5.5 多路径流量速率匹配机制 | 第63-65页 |
5.6 BE-TDA算法仿真及分析 | 第65-68页 |
5.6.1 流量分配均衡度分析 | 第65-66页 |
5.6.2 网络流量拥塞分析 | 第66-67页 |
5.6.3 网络生命周期分析 | 第67-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实验测试 | 第69-76页 |
6.1 实验平台介绍 | 第69页 |
6.2 实验过程描述 | 第69-72页 |
6.3 实验程序 | 第72-73页 |
6.4 实验分析 | 第73-7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