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思想史论文--中国经济思想论文--现代论文

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7页
     ·选题背景第11-14页
     ·选题意义第14-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0页
   ·研究说明第20-24页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4-47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24-35页
     ·日本的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第24-28页
     ·前苏联孙中山的经济思想研究第28-31页
     ·欧洲及德国的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第31-34页
     ·美国的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第34-35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35-44页
   ·评价第44-47页
     ·对国外研究的评价第44-45页
     ·对国内研究的评价第45-47页
第三章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和哲学基础第47-82页
   ·孙中山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47-50页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对于孙中山经济思想形成的影响第50-57页
     ·儒家经典反映出的经济思想的影响第51-52页
     ·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第52-54页
     ·改良派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的影响第54-57页
   ·19-20世纪之交影响孙中山的各西方经济思想第57-72页
     ·西方非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第58-68页
     ·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第68-72页
   ·丰富的革命实践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实践基础第72-74页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第74-82页
     ·进化论思想第75-77页
     ·"知难行易"的知行学说第77-79页
     ·民生史观第79-82页
第四章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第82-126页
   ·《实业计划》体现出来的孙中山的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第82-88页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的特点第88-100页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第88-89页
     ·以振兴中华、求富求强为最高目标第89-90页
     ·以民生主义为经济建设的总纲领第90-91页
     ·以主权独立下的开放主义为基本方针第91-93页
     ·以对资本主义扬"善"避"恶"为特征的基本经济制度设计第93-95页
     ·以科学规划,富有系统性为特征的经济建设方案第95-97页
     ·实事求是、尊重国情下的前瞻性和首创性第97-100页
   ·孙中山的国民经济建设思想综述第100-105页
   ·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第105-107页
   ·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经济,为经济近代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 境第107-110页
   ·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思想第110-126页
第五章 孙中山的产业经济思想第126-181页
   ·孙中山的农业经济发展思想第126-148页
   ·孙中山的工业经济发展思想第148-164页
   ·孙中山的商业经济发展思想第164-174页
     ·农“经”商“纬”的“同功论”第165-169页
     ·推行保商善法和利商发展的各种经济主张第169-172页
     ·要建立全国的“商业系统”第172-174页
   ·工商业发展中的“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问题第174-181页
第六章 孙中山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第181-190页
   ·中国经济发展区划的构想第181-183页
   ·区域经济发展方针的设计第183-185页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对策第185-187页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187-190页
第七章 孙中山的财政与货币思想第190-219页
   ·孙中山的财政思想第190-200页
   ·孙中山的货币思想第200-211页
   ·建立金融机构“刻不容缓”第211-219页
第八章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经济思想第219-234页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的提出第221-223页
   ·“开放主义”与维护主权的认识与实践第223-226页
   ·孙中山的利用外资思想第226-234页
第九章对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评价第234-253页
   ·孙中山经济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234-238页
   ·孙中山经济思想是一种现代转型发展理论第238-239页
   ·孙中山经济思想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第239-253页
第十章 结论第253-257页
   ·研究结论第253-254页
   ·创新与不足第254-257页
参考文献第257-271页
附录第271-27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78-279页
致谢第279-280页

论文共2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
下一篇:不确定条件下个体选择行为研究--基于神经经济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