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直线电机控制策略 | 第14-17页 |
1.2.1 传统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1.2.2 现代控制策略 | 第15-17页 |
1.2.3 智能控制策略 | 第17页 |
1.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PMLSM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20-30页 |
2.1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2.1.1 PMLSM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1.2 PMLSM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23-25页 |
2.3 PMLSM矢量控制系统结构 | 第25-26页 |
2.4 PMLSM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 第26-29页 |
2.4.1 PMLSM模块 | 第26-27页 |
2.4.2 SVPWM模块 | 第27页 |
2.4.3 系统仿真模型 | 第27页 |
2.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H∞控制器的设计 | 第30-41页 |
3.1 H∞控制理论的概述 | 第30-32页 |
3.1.1 H∞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30页 |
3.1.2 H∞控制理论的概念及实质 | 第30-31页 |
3.1.3 H∞控制的标准问题 | 第31-32页 |
3.2 H∞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32页 |
3.3 H∞速度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研究 | 第32-40页 |
3.3.1 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H∞速度控制器的设计 | 第32-38页 |
3.3.2 系统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1-50页 |
4.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1-42页 |
4.2 控制电路设计 | 第42-46页 |
4.2.1 DSP2812最小系统设计 | 第42页 |
4.2.2 电流采样模块 | 第42-43页 |
4.2.3 光栅编码器接口模块 | 第43-45页 |
4.2.4 霍尔传感器接口模块 | 第45页 |
4.2.5 人机接口模块 | 第45-46页 |
4.3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 第46-48页 |
4.3.1 整流电路 | 第46-47页 |
4.3.2 智能功率逆变模块 | 第47-48页 |
4.3.3 主电路保护电路设计 | 第48页 |
4.4 开关电源设计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DSP/BIOS的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8页 |
5.1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第50页 |
5.2 伺服控制软件中的功能模块 | 第50-51页 |
5.3 伺服系统程序的构建 | 第51-55页 |
5.4 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 | 第55-57页 |
5.4.1 主程序设计 | 第55页 |
5.4.2 故障保护程序 | 第55-56页 |
5.4.3 初始寻相与回零程序的开发 | 第56页 |
5.4.4 电机控制程序的开发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系统实验研究 | 第58-63页 |
6.1 实验平台简介 | 第58-59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59-62页 |
6.2.1 系统开环实验 | 第59-60页 |
6.2.2 电流闭环控制实验 | 第60-61页 |
6.2.3 系统速度和位置闭环实验 | 第61-6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