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7-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6-45页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 第16-23页 |
1.2 方法 | 第23-45页 |
1.2.1 检测体系建立 | 第23-25页 |
1.2.1.1 体系原理图 | 第23-24页 |
1.2.1.2 经验条件下血清杂合抗体初测 | 第24-25页 |
1.2.2 检测体系优化 | 第25-27页 |
1.2.2.1 体系优化目的 | 第25页 |
1.2.2.2 包被缓冲液的选择 | 第25页 |
1.2.2.3 封闭液的选择 | 第25-26页 |
1.2.2.4 优化抗λ包被抗体浓度和抗κ-HRP检测抗体稀释倍数 | 第26-27页 |
1.2.3 检测体系的验证 | 第27-31页 |
1.2.3.1 精密度验证 | 第27-28页 |
A. 批内精密度验证 | 第27-28页 |
B. 批间精密度验证 | 第28页 |
1.2.3.2 特异性验证 | 第28-30页 |
1.2.3.3 检测范围验证 | 第30-31页 |
1.2.4 血清杂合抗体在AIP诊断中的意义 | 第31-34页 |
1.2.4.1 AIP和各对照组血清杂合抗体水平检测 | 第31-32页 |
1.2.4.2 AIP各IgG亚型及疾病对照组IgG4亚型浓度测定 | 第32-34页 |
1.2.5 AIP患者血清杂合抗体形成机制研究 | 第34-45页 |
1.2.5.1 抗原抗体复合物对杂合抗体干扰排除 | 第34-35页 |
1.2.5.2 尺寸排阻色谱分析 | 第35-39页 |
1.2.5.3 AIP血清杂合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 | 第39-41页 |
1.2.5.4 杂合抗体的亲合纯化 | 第41-42页 |
1.2.5.5 亲合纯化的κ/λ杂合抗体进行电泳鉴定 | 第42-44页 |
1.2.5.6 半分子交换试验 | 第44-45页 |
1.3. 统计学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 | 第45-71页 |
2.1 未优化体系经验条件下初测 | 第45-46页 |
2.2 检测体系的优化 | 第46-50页 |
2.2.1 最佳包被缓冲液的确定 | 第46-47页 |
2.2.2 最佳封闭液的确定 | 第47-48页 |
2.2.3 优化抗λ包被抗体浓度和抗κ-HRP检测抗体稀释倍数 | 第48-50页 |
2.3 检测体系的验证 | 第50-54页 |
2.3.1 精密度验证 | 第50-51页 |
A. 批内精密度验证 | 第50页 |
B. 批间精密度验证 | 第50-51页 |
2.3.2 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验证 | 第51-52页 |
2.3.3 检测范围验证 | 第52-54页 |
2.4 血清杂合抗体在AIP诊断中的意义 | 第54-62页 |
2.4.1 AIP和各对照组血清杂合抗体水平检测 | 第54-58页 |
2.4.1.1 杂合抗体水平在AIP和疾病对照组中的分布 | 第56-57页 |
2.4.1.2 杂合抗体用于诊断AIP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预测值 | 第57-58页 |
2.4.2 AIP各IgG亚型及疾病对照组IgG4亚型浓度测定 | 第58-60页 |
2.4.3 血清IgG4与杂合抗体联合用于AIP的诊断 | 第60页 |
2.4.4 血清杂合抗体和IgG4用于鉴别诊断AIP与胰腺癌 | 第60-61页 |
2.4.5 杂合抗体与各IgG亚型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2.5 AIP患者血清杂合抗体形成机制研究 | 第62-71页 |
2.5.1 抗原抗体复合物对杂合抗体干扰排除 | 第62-63页 |
2.5.2 尺寸排阻色谱分析 | 第63-68页 |
2.5.3 AIP血清杂合抗体免疫球蛋白亚型鉴定 | 第68-69页 |
2.5.4 AIP血清杂合抗体亲合纯化 | 第69页 |
2.5.5 杂合抗体的凝胶电泳鉴定 | 第69-70页 |
2.5.6 半分子交换试验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论文综述 IgG4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 第85-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附录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人IgG亚型和杂合抗体检测结果 | 第105-108页 |
附录2. 对照组病人血清IgG4和杂合抗体检测结果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介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