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该选题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0页 |
1.4.2 比较分析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我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概述 | 第12-16页 |
2.1 建筑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3页 |
2.1.1 建筑垃圾的概念 | 第12页 |
2.1.2 建筑垃圾的分类 | 第12-13页 |
2.2 建筑垃圾污染的危害 | 第13-14页 |
2.2.1 破坏水环境 | 第13页 |
2.2.2 严重污染空气 | 第13-14页 |
2.2.3 改变土壤结构和土质 | 第14页 |
2.2.4 影响市容和生活环境 | 第14页 |
2.2.5 危害身体健康 | 第14页 |
2.3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6-24页 |
3.1 我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现状 | 第16-18页 |
3.1.1 法律 | 第16-17页 |
3.1.2 行政法规 | 第17页 |
3.1.3 部门规章 | 第17页 |
3.1.4 规范性文件 | 第17-18页 |
3.2 我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3.2.1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规定分散不成体系 | 第18页 |
3.2.2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具体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18-21页 |
3.2.3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不成熟 | 第21-22页 |
3.2.4 资源化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2页 |
3.2.5 各部门在建筑垃圾污染防治中的职能不明确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国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32页 |
4.1 国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现状 | 第24-29页 |
4.1.1 减量化制度 | 第24页 |
4.1.2 延伸建筑废弃物生产者责任制度 | 第24-25页 |
4.1.3 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处置 | 第25-26页 |
4.1.4 相关技术规范与配套标准 | 第26-27页 |
4.1.5 关于建筑垃再生产品的制度 | 第27页 |
4.1.6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监管制度 | 第27-29页 |
4.1.7 建筑垃圾信息管理制度 | 第29页 |
4.2 国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2页 |
第五章 我国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2-40页 |
5.1 建立适应循环经济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 第32-33页 |
5.2 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具体制度完善 | 第33-37页 |
5.2.1 完善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制度 | 第33-34页 |
5.2.2 细化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 第34-35页 |
5.2.3 建立科学的建筑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及标准 | 第35页 |
5.2.4 立法激励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革新 | 第35-36页 |
5.2.5 建立建筑垃圾信息平台保障公众参与制度实施 | 第36-37页 |
5.3 推动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 | 第37-38页 |
5.4 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5.5 明确政府责任健全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监管制度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46页 |